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47|回复: 0

北京日报:流量明星为什么流不动了?

发表于 2018-10-28 12:56:4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势汹汹,去势亦汹汹,说的大概就是影视圈的流量明星热。
  一向顺风顺水几乎闭着眼就能把钱挣了的流量明星们,最近感觉有些流不动了。主演的剧集收视率扑街了,主演的电影遇冷了,领个奖也要被群嘲,组个CP也没人认了……
  出现流量明星流不动的现象,其实并没有什么奇怪的,甚至早就被行内人预告了。从流量明星参与影视剧之初,汪海林等影视从业者就坚持认为这是一种缺心眼的操作模式,并斩钉截铁地放出话来说“大IP+小鲜肉主演=烂戏”。
  汪海林之所以敢于这么肯定,是因为这个模式的先天不足可以说是肉眼可见。它将影视剧这种强调个性的艺术创作当作千人一面的流水线生产,把作品当作产品去打造,把艺术创作当作简单的加减法。殊不知,艺术创作正是因为没有简单公式,也没有一定之规,才有了更大的创作空间,才能够被受众认可。非要说艺术创作有什么规律的话,那就是没有规律可循。违背了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又怎么可能创作出合格的影视艺术作品?
  也许投资者要的就是产品,能赚钱的产品,但影视作品却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其所有的商业利益都是借由艺术创作去实现,完全抛开艺术属性去谈影视作品的商业诉求,那就是卖弄无知。影视创作要求所有进入这个行业,并期望获得利益的人,都要遵守这个规律。
  用“大IP+流量明星”的简单模式来进行影视剧生产,也的确吸引过大量粉丝,有过很好的市场表现,虽然“看上去很美”,但终究是个误会。这种模式在创作环节没有遵循艺术创作规律,不能通过流量明星来更好地呈现大IP,或者大IP不能给予流量明星更好的展示平台,都会引起粉丝群体的反感。那样一来,这种加法的结果就可能是一加一小于一,没准还是负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于一的结果甚至更多。而好的艺术创作可能更像是化学反应,让各个元素合理配比,才能产生更强大的反响。
  现在的误区应该是以为流量明星什么都能通吃。其实当观众打开电视或走进影院时,一定不只是想看脸,而是有更高层次的审美需求,不然对着一张照片不就全部满足了?在娱乐产业相对成熟的韩国,偶像与演员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职业,流量明星和他们背后的资本也不会什么钱都想挣,否则,最后一定会被反噬。今年以来,国内众多大制作集体扑街,已经证明观众不会那么容易再被这种“流量明星+IP”的模式忽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