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记者近日走进冠捷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冠捷电子)员工活动大厅,宣传栏中间一张红纸黑字的感谢信映入眼帘。信上说:“感激领导同事为我捐款,解决了我父母手术费的问题……向大家表示真诚的感激。”
写感谢信的是冠捷电子员工陈从应,他今年37岁,已在冠捷工作了近15年。上个月,他的父母双双病倒,急需一笔手术费。筹不到足够的钱,心急如焚的他给部门领导写了一封求助信。让他感动的是,领导立即在全公司范围内发起募捐,短短几天就为他筹集近3万元,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沐浴着大家庭的阳光,深受公司管理层的呵护,像陈从应这样幸运的员工,在台资企业并不鲜见。近年来,员工福利、基础设施、心理辅导等方面的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得到更多台企的重视,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不断提高,成为我市台资企业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
着意栽花花满园
走进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映)位于马尾的厂区,这里有篮球场、乒乓球室、羽毛球馆、台球室、网球场……今年 24岁的李雪佳说,厂区离市区比较远,为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增强员工体质,公司专门建设了这些场馆,“有这么多器材和设施,大家的生活更丰富了、身体也更好了”。每年大大小小的节假日,华映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员工活动,从马拉松到亲子活动,从唱歌比赛到种类繁多的球类比赛等,一应俱全。
像华映一样时刻把员工福利牢记在心的台资企业有很多。很多台企在厂区范围内设立专门的娱乐休闲场所,还组织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
冠捷电子后勤部经理邱秀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打造企业文化方面,政府采取了很多切实的举措,政府的支持是企业的坚强的后盾。如福清市政府为冠捷电子免费提供地皮建设职工宿舍;为帮企业留住技术人才,政企合作建设商品房,并优惠卖给公司员工;专门为冠捷电子设立相应的公交站点、公交路线,在厂房周围树立安全标志,方便职工出行。今年“十一”,福清市政府还将免费为100对台企员工举办集体婚礼。
注重员工素质培训,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也是台资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李雪佳最近在琢磨装修房子的事情,她利用午休时间,在工厂图书室借了一本《家居艺术》。她说:“图书室很方便,书籍很全,我经常去借书看。”记者了解到,华映的图书室有几千册崭新的图书,其中除了必备的专业书籍和七八种报纸之外,还有人文历史、中外名著、小说散文等多种图书。
福建三丰鞋业有限公司专门成立成人中专学历培训班,免费为员工培训,以提高员工素质。另对还会定期对员工进行消防演练、急救培训、职业健康、专业技能、管理技能等培训。
连江青禄鞋业有限公司启动“阳光工程”,帮助学历较低的员工完成专升本、中专升大专教育,专业多为人力资源管理和行政管理。在再教育阶段,青禄公司还实行公司补贴制,鼓励员工在专业上多多“充电”。此外,对于外地员工子女就学问题,公司免费帮助解决学籍、户口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联系工厂周边小学,方便职工子女就近上学。
“心灵鸡汤”暖人心
工作中,华映员工林丽珠管着200多个女孩子,她既当领导又当知心大姐,与员工沟通交流,解决她们解决生活和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是公司大家庭的一员,我要让我的手下都有这样的感受。”
从生活的点滴去努力体贴员工的林丽珠觉得生产过程是一个耗费脑力的过程,很多员工要精神高度集中一整天,下班之后常常筋疲力尽。她想,如果有一个机器代替人去监督生产差错就好了。2009年,她发明了“GFM成枪课整改20台Auto—SPAN机台”,在机器里设置一个参数,便可起到纠错作用。这大大减轻了工作过程中员工的思想和精神负担。这台机器最终获2009年市职工“十佳金点子”奖。
很多台企深谙员工积极向上的心态是企业不断进步的心理源泉,因此多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同时发动公司中高层领导多与普通职工进行沟通交流,随时掌握员工动态。华映设立专门的心理培训机构,请心理训练师为员工上课;在每个厂区设立心理咨询室,设立“心灵成长”课程,每两个月上一次课;设立“员工关系室”热线,24小时接受心理咨询。
华映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曾艺君介绍,每逢企业有重大变革或者遇到经营困境的时候,心理方面的早期训练便显出厚积薄发的力量。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企业进入转型期,工资待遇、公司结构、部门衔接配合等方面都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和调整。公司配套的心理咨询团队便起到缓冲和调节的功能,解决了很多员工的个人问题,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
济沧海者因为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截至2010年第一季度,福州市共批准台资项目2957项,合同台资60.8亿美元。福州市台资企业(含第三地转投资)约占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40%,已批准台资企业项目平均规模超过200万美元,千万美元以上的台资企业有150多家,其中电子信息、机械(汽车及配件)行业规模均超过百亿。目前台资企业雇佣的内地员工数量近20万人。
在实现出口创汇方面,台资企业占据近半壁江山,冠捷电子、福建捷联电子、顺大运动用品、清禄鞋业、三丰鞋业5家台资企业跻身福州市十大出口企业行列。冠捷电子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显示器生产基地;福建新代实业有限公司“西瓜太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评审为中国驰名商标;福建钜全活塞有限公司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活塞生产厂家。
企业文化越发达,企业发展的潜力就越大。上述这些数据表明,在榕台企的发展壮大势不可挡,离不开支撑它们的企业文化“软实力”。
融会贯通闯新路
在采访中,众多企业家、学者和相关部门领导也都表示,在榕台企的企业文化建设还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福州台企协会会长蔡圣先生分析道,台湾企业的管理模式一般是从国外引进,重点在于“管理”二字,把管理制度书面化、细化。而中国历来是一个讲究人情的国家,每个地区都独具人缘和地缘。在企业竞争中,本土企业更能发挥人缘、地缘优势,把企业的拼搏精神完全展示出来,甚至敢于忽略一定程度上的风险大胆进行投资。台企恰恰缺乏这种冒险精神和灵活手段。因此,台企应当客服自己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保守、拘谨等缺点,增加对内外环境的认同,更好地融入当地环境,实现更快发展。
福建师范大学的苏振芳教授认为,台企文化建设方面的管理经验主要借鉴于日本,讲究团队协作,并把团队精神融于经营管理的过程。不过,这套理论体系也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才能最终与大陆文化氛围相融合。由于价值观、经营理念完全不同,国外的先进方法要借鉴,但决不能照抄照搬。
市台办相关领导介绍说,政府始终关注台企文化建设。多年来,在产业更新换代、产品转型、技术更新方面,政府始终处于领导地位、为台资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在企业人才引进方面,政府发挥了中介作用,帮助台企引进高技术人才、专业人才……今后,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在台企的文化建设方面还要发挥更加积极的重要作用。(福州日报记者 郑雪)(来源:福州新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