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3|回复: 0

91岁大学老师从一块银元开始助学 20多年舍不得买一件新衣

发表于 2018-11-8 18:29:2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长江日报

  梁声誉,一位91岁的老人

  曾是武汉轻工大学古代文学老师

  15岁,她月工资只有4银元

  也要给揭不开锅的学生1银元

  25岁,省下粮票接济孩子多的同事

  60年代,拿着两位数的工资

  她也要拿出10元资助困难学生

  18年前起

  她开始每月拿出300元资助困难学生

  可是,她20多年没添过一件新衣

 ……



梁声誉的衣服一直缝缝补补舍不得丢。 本文图片均来自长江日报

  15岁小老师拿出一块银元帮学生

  梁声誉祖籍河南省潢川县,15岁初中毕业后,成为潢川一家教养院的教师。

  老人育有两儿两女,但她晚年坚持住福利院。她对孩子们说:“我年纪大了,帮不上你们什么忙,也不想给你们添麻烦。”

  在女儿谢若虹眼里,母亲一生都在为别人着想,没有一点私利心。

  在潢川工作时,老人资助过一个名叫周德隆的学生。周德隆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梁声誉拿出一块银元给了他,而她当时一个月工资仅4块银元。

  “上世纪80年代,这个学生辗转找到母亲,硬塞给她2000元报恩。”谢若虹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母亲后来又把这笔钱用于帮助其他困难学生。

  20多年来没添过一件新衣

  1951年,梁声誉成为武汉粮食工业学校(武汉轻工大学前身)的教师后,仍在坚持助学。

  哪位同事家里孩子多,她就将自己家的粮票赠给同事;上世纪60年代,她每月拿出10元补贴困难学生;一次,了解到一名广东学子没带棉衣,她就给这名学生买了一件棉袄。

  该校一位教师回忆,2000年前后,老人主动找到学工处,说想每月拿出300元定点资助困难学生。从那时候开始,老人开始定向资助某个学生,直到这个学生毕业,再继续资助另一个。

  武汉轻工大学老干处工作的廖兴红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前几年老人身体好时,都是自己把助学金送到学校,这两年行动不便,她就托人送到。



受助学生看望住在福利院的梁声誉

  让师生感动的是,自上世纪90年代起,老人20多年来没有添过一件新衣。

  去年,老人还提出在每月300元资助金额的基础上增加100元。考虑到老人手头也不是特别宽裕,年纪又大了,校方劝她不用加,但她坚持要多加100元。



梁声誉80岁开始将毕生所学出书给后辈参考

  她的养老院邻居王婆婆告诉记者:“梁老师学习太拼了,90岁的人有时写到兴奋时还熬夜,她是我们这一层熄灯最晚。”

  她资助的学生效仿梁老师助学

  “大一我家里出现变故,梁老师拉了我一把,让我十分感激。”武汉轻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2014届毕业生余亮是梁声誉资助的学生之一。

  余亮毕业后,每月从工资中拿300元,效仿梁老师资助该校学生,直到现在。他说:“我以梁老师的名义助学,想让她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的精神得到传承。”

  该校大三学生周翠萍是梁声誉老人离世前资助的学生。周翠萍接受资助时,还以为老人生活比较富足,后来在福利院见到老人时,感到很震惊。

  “福利院条件很一般,老人吃的饭菜很简单,衣服也是旧的。”周翠萍没想到,老人是自己省吃俭用在资助她。

  11月3日,梁声誉病逝后,周翠萍前去送老人最后一程。在遗像前,她“扑通”一声跪下……

  老人病危时,师生去医院看望病床上的她那时,老人仍惦记着学生的生活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