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谁在“妖魔化”农民工?
针对农民工在城市生存的困境和压力,9月21日有作者在《新京报》上撰文指出:现在的一些媒体在报道农民工时有不自觉妖魔化农民工的倾向。对于这一判断,笔者以为如今的社会上的确存在这种趋向,但是如果将其一味地归咎到媒体的头上则是有些错打了板子,找错了对象。
诚然,媒体上不时可以见到有关农民工为讨薪而跳楼、因小摩擦而打斗,甚至于由于所谓性饥渴而犯罪的报道,这些报道确实让人看起来不快。然而,回过头来再好好想想,又会发现这些并非都是媒体有意编造以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真正发生的事情。媒体如实报道,又背上妖魔化农民工的精神枷锁显然有失公允。
农民工是弱势群体,他们处于城市生活的边缘,他们需要社会的关爱和保护,这些都毋庸质疑,但是否因为这样我们就需要回避这一群体确实存在的问题,是否就可以以保护的口号和关心的名义来隐藏这些看似对他们不利的“负面报道”呢?我看不应该,其实媒体频频出现这些农民工的新闻,恰巧反映了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社会(包括个人)对他们关爱的不足。
对于这些如实的报道,更为重要的还是看我们如何去对待它,如果我们内心本来就存留有对农民工“卑下、非理性、低人一等”这些偏见,读到相关报道时就会以先入为主的视角去看待他们。正如鲁迅先生在评说《红楼梦》时所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如果我们一开始就以悲悯的情怀和平等的心态去看待他们,我们从中读出的就会是对他们遭受欠薪之苦的同情和作为城市建设一分子应该获得的尊重。对于他们的犯罪行为,我们也会象看待一般人犯罪一样,而不是人为地贴上“民工犯罪”的标签。
如何对待农民工,这是在当今社会必须深思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媒体报道中所凸显的问题,首先摆正自己内心对农民工的认识,用真心尊重他们,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如果认为农民工过着边缘化生活是正常的,他们的境遇得不到改善,那就不是什么妖魔化宣传的问题,而是他们可能自己就妖魔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