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55|回复: 0

正方反方:新版红楼梦会不会成为经典

发表于 2010-7-13 21:09:1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读《红楼梦》者,未有不爱惜林黛玉,盖黛玉实为书中第一可怜人也。”几百年来,天上掉下的林妹妹,不知在多少国人心中有了多少个版本。今晚,李少红执导的新版《红楼梦》将在东方电影频道全部播完,此间观者嬉笑怒骂、口水激战、文章无数,无非为了这个林妹妹。1987年版的陈晓旭与新版的蒋梦婕,究竟谁更似那个可赞可叹的绛珠仙子?多少个与此并无相干的人争得面红耳赤——谁叫最有资格来评判的曹雪芹老先生已是英年逝去了几百年?

    有网友痛哭哀嚎,说新版的林妹妹不像是天上来到人间的,倒是像天上人间来的,不仅没有病如西子之美,神情多似“二木头”,更有“大喇喇吐水”“笑露牙龈”“裸死结局”令人汗颜,实在是毁坏传统文化瑰宝!听此言,此时王扶林导演笑了。早在1987版红楼公映之时,他的耳朵早就被“不懂红楼”“篡改巨著”“毁坏瑰宝”催出了茧子。彼时的名记秦瘦鸥还曾发表文章声讨陈晓旭扮演林妹妹实在不够美——直至今天,虽然美誉早盖过了批声,但场面道具简陋、演员年龄不符等也依旧是不争的事实。

    其实,每一次将经典改编成影视作品,都会引来社会争议,谁都觉得别人搞出来的那个作品是个假的,跟自己的理解相去甚远,当然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体会到二次创作者的审美意趣。然而,曹老究竟是聪明的,几百年前就告诉我们,假作真时真亦假。当年虚构的“满纸荒唐言”,如果到最后却变成了“不可动摇的史实”作品,倒真是一语成谶了。

    对此,王扶林却是个明白人。戴着“流行”与“经典”的双皇冠,他不管李少红拍的是聊斋版还是《橘子红了》的姊妹篇,而是表示了巨大的支持与鼓励。细细想来,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中国电视剧市场何尝不是又一个大观园?旧版红楼的出世,正如那衔玉而生的宝二爷,只此一枝独秀,在姐姐妹妹里自是人见人爱;如今,电视剧市场极度旺盛,正好比大观园里的众多女儿,有的才如黛玉,有的贤若宝钗,有的貌比可卿,甚至还有不少洋妞凑热闹,众人只能存着心眼儿,竞争上岗,此时观众见惯了“风花雪月”,口味被“惯得”十分挑剔。再加上成年观众普遍的怀旧之心,与经济学中的边际效应递减原理,如今天天敞怀饱食,也竟没有曾经“凭票供应”的一月二两猪肉香了。

正方:新版红楼梦会成为经典
新版《红楼梦》结局来看,和旧版有很大不同。新版结局活生生整了一出喜剧,红学家们并不买账。红学家西岭雪就认为,这完全是对红学研究的倒退。(7月11日《天府早报》)

看眼下的趋势,恍惚之间是恶评多过好评,基本上都是拿87版来说事。但在板砖齐飞时,却很少人想到,87版《红楼梦》拍摄之初面对压力之大,一点不亚于新版。如今,新版红楼又受到红学家苛责,对剧情改编指指点点。然而这些令红学家不满的改编剧情,恰恰是红学研究至今都无定论的地方。既然没有统一论断,又拿啥去批驳改编情节呢?这本身就没有说服力。

《红楼梦》是部残缺之作,令无数人扼腕叹息,而在诸多续作之中,既有喜剧结尾,也有悲剧结局。87版乃是参考红学家的一种推论,拍出了贾府抄家、宝玉出家的悲剧。新版是在遵循高鹗续作的基础上,演绎出团圆结局。如果从考证角度说,两版本都不是原著的真实结局。且电视剧不用照搬原著,这是世所公认的。

随着新版《红楼梦》截然不同的大结局播出,红学家们终于被惹火了。红学家西岭雪就认为,这完全是对红学研究的倒退。(7月12日《新快报》)

经常有电影电视被翻拍或者拍续集,只听说有剧情合理不合理的说法,“倒退说”还是第一次听到。可影视剧不是学术论文,何谈倒退或进步?

影视剧与学术论文是有本质区别的,表达方式不同、深度不同、目的不同。说得直白些,影视剧是为了让观众了解一些内容、感受一些情感、欣赏一种意境;而学术论文则是为了纠正自己认为谬误的内容、反对自己不认可的意见、赞成自己认同的观点。影视剧可以从学术论文中吸取营养和灵感,但远远不能等同于学术论文。

新版《红楼梦》的结局或许只能代表导演认同高鹗的态度——“兰桂齐芳,家道复初”;87版《红楼梦》的结局或许只能代表剧组认可另一种研究——“落得个白茫茫一片真干净”。部分红学家可以认为高鹗的续书荒诞,但导演也可以认同高鹗的思维,这只是派系的不同,谈不上先进或落后、倒退或进步。

红学研究确实有倒退和进步的区别,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除非出现非常大的谬误,比如索隐派卷土重来,如今的红学研究本身几乎出现不了“倒退”之说了,所以,现在的红学研究也只有观点的不同,而谈不上先进与落后的区别,更没有必要针对一部影视剧大谈“红学之倒退”。

反方:新版红楼梦不会成为经典

新版《红楼梦》像一部作者电视剧,满足的是作者的审美愿望,而和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无关。当观众满怀期待打开电视机,看到的却是一部梦呓般的作品时,他们火冒三丈就在情理之中了。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自播出以来恶评如潮,某网站所作的网络调查中,竟然有5成观众给出了0分,而认为演员造型雷人的观众超过了90%,表演稚嫩的小演员,啰嗦的旁白,听不懂的台词,格调阴冷的布景……新版《红楼梦》几乎被批得一无是处。


创新成了经典翻拍的最大敌人。新版《三国》在情节和人物表现上有了不少创新,于是开播初期就没能避免遭受强烈来袭的口水,但观看完整部新《三国》,发现它不过是局部创新,在整体上还是比较接近于原著以及观众对《三国》的传统认知,所以,新《三国》的结果还可以用“有惊无险过关”来形容。

李少红版的《红楼梦》在部分地方台低调播出后,反响却并不低调。在绝对忠实原著的精神下,李少红导演还原原著之大胆,不禁让人对电视剧审查制度有了新的认识。龙阳之好、初试云雨……这些场景的增加,令不少观众质疑:这部号称要拍给85后观众看的《红楼梦》,是在玩情色还是色情?(7月7日《楚天金报》)

    真应了网络上流传的一个段子:陈晓旭版的林黛玉是从天上来到人间的,新版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是从“天上人间”来的。当你看到“贾瑞命丧相思局”一段中,风月宝镜中凤姐不仅脱衣除裤,还跑出来与贾瑞“大干一场”,而且,意淫、同性恋、娈童癖,贾宝玉、秦钟、薛蟠、柳湘莲几个男人之间的打情骂俏、调戏恋爱都被肆意展现时,恐怕很难分清这是在《红楼梦》,还是在看《金瓶梅》吧?

    当主创人员用“情色画面体现的是执著”来回应时,真的能说服公众吗?这让笔者想到了鲁迅先生对《红楼梦》的评价:“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就时下的社会氛围来说,公众未必愿意用单一的目光来审视和认知《红楼梦》,但是,如果把公众界定为愿意用情色的眼神来看待《红楼梦》,在笔者看来,肯定是一个误区,是对公众审美格调和境界的无形降低,甚至是一种有意或变相的“阉割”。

                                
欢迎你来参与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