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4|回复: 0

糖塑女匠人李凤艳的甜蜜人生

发表于 2018-11-14 20:06: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沈阳11月13日电(高爽、丁非白)在沈阳市沈北新区的一间工作室内,铜锅里的糖稀冒着气泡,散发出的甜味充盈着整间屋子。阳光下,糖塑匠人李凤艳反复抻拉手中的糖条,韧度不断增加的糖条闪烁着晶亮的光泽,不到一分钟,一只栩栩如生的小老鼠便在她的手中诞生了。

  今年47岁的李凤艳从事糖塑已经30多年了。在传统糖塑技巧的基础上,她吸收了中国面塑、剪纸、皮影、书法等元素,形成了吹、塑、画三种独特的糖塑技法,制作出来的作品表面光滑又蕴含万千纹理。

  “‘吹’,讲究的是快而准,要求不能有丝毫犹豫;‘塑’,讲究的是结构和色彩,要求除了手上功夫外,还需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和灵气;‘画’,是以糖汁为墨,凝神运笔,手臂、手腕有节奏地缓缓移动。”李凤艳介绍道。

  在李凤艳的众多作品中,有一件格外惹眼。作品“花好月圆”以明月为主题,寄托了中国人向往团圆、吉祥的情思。糖盘之上,红紫两朵牡丹娇艳欲滴,委身于绿叶之中;两只长耳白兔,双睛红映,犹如雪上点胭脂;而那块儿晶莹透明、毫无气泡杂质的糖盘则恰如一轮明月——这样的糖盘,即使是技艺精湛的李凤艳十次中最多只能成功七次。

  为了研制不会融化的糖塑,每天中午12点到下午2点,李凤艳就把研制出的糖塑拿出来晒。经过六年半的努力,李凤艳终于可以制出能永久保存不融化的工艺糖塑。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李凤艳也因此有了更多向世界展示糖塑文化的机会。“在马来西亚做现场展示时,糖用没了,外国朋友让我添点水再给他们做一些。”李凤艳笑着说。

  李凤艳的10个手指中8个有烫伤。她说,做糖塑得肯吃苦。“糖是甜的,传承和创新的过程却是苦的,但我会尽最大努力,让这门手艺留下来,让更多人知道这门传统艺术。”李凤艳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