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以《河北一个县委书记的自我限权 有点“不合群”但很有“魅力”》为题,记实报道了河北省大名县委书记王晓桦不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读罢,笔者思绪万千,敬佩之意由然而生。文中讲述最多的是官员任命制度改革,这在当前“潜规则”盛行的情势下,无异于伸手触雷,挥剑断“网”,其难度可想而知。但王晓桦硬是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坚定的信心把改革推行到底,并得到了河北省委组织部和当地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可,实属不易。
干部任用制度改革对县委书记来说,其实质就是自我限权。与所有嫌权力不够大的官员不同,王晓桦主动“捆住”了自己的手,而且是以一种急不可耐的方式。文中讲,“2009年春节前上任后,这名新任县委书记用两个月时间,连续起草了10份文件变更干部任用制度。”,“内容十分广泛,既包括县委书记的用人行为规范等原则性文件,又包括设立封闭写票台等操作性文件。” 一名干部在通过初始预提名、正式预提名、公开预提名人选、资格审查和民主推荐5个步骤才能进入组织考察程序,而县委常委会或全委会的投票则是在封闭写票台内进行,这些程序和措施集中体现了公开和民主的精神。
笔者以为,发起“县委书记限制自己的权力”的改革。这不仅需要有极大的勇气,更需要有对党的事业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的精神,有公道正派、无私无畏的胸怀。这种“作茧自缚”式的改革,对有些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甚至是不可想象的,其根源说穿了就是私心在作怪、权欲在作怪,不破除这种私心和权欲心,就谈不上改革,更不可能改革。买官卖官现象的发生、“官二代”现象的产生,无不是用人权异变的结果。因此,王晓桦自我限权,主动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掉的是私利,赢得的是公义,当为之喝彩。
平心而论,王晓桦这种逆“潜流”而动的举措,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带来一股清新之风,让实干者振奋,让有为者鼓舞,让党和人民群众放心。衷心地希望“王晓桦式”的党员领导干部多起来,选人用人之风正起来,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更加兴旺发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