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0|回复: 2

[转贴] 闲自心生

发表于 2018-11-25 16:27: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程应峰 《思维与智慧·上》

闲,是一份清静之境,是一种不受世俗物欲干扰的人生状态。

乌尤寺有对联云:“事到无心皆可乐,人非有品不能闲。”意思是说,世间万事万物,只要人不以功利为目的对待,便都会呈现出让人赏心悦目的姿态。做到了这一点的人,也就是拥有心品之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保持悠闲之心,相反,则终日浮躁难安,无法清静。

我们来到世上,都得品味生活的苦难与艰辛,快乐与幸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的际遇是变幻莫测的,事实上,顺境也好,逆境也罢,有心品的人都能被感动,被打动,事事时时处处都能体会人间暖情、生活妙境。作家芥川龙之介曾说:“为使人生幸福,就得喜爱日常的琐事,云之光、竹之摇曳、群雀之噪鸣、行人之容颜——从这一切日常琐事里,体味出无上的美味。”

一日,路过一处,听一人相邀另一人喝茶,另一人推脱说:“家中有事,我一直放心不下,改天我约你吧!”作为旁听者,从这句话,我顿悟出一个道理:心念它物,不能放下,是做不好想做要做能做的事情的。

红尘之中,名利、恩怨、毀誉、得失、财物、生逝……这些有关痛痒、压在心头上的东西,如若都能放下,该是一种什么样的闲境?我想,必然是天蓝海碧,山清水秀,风和日丽,月朗星明。这时的心情,定是愉悦、舒爽、开朗;这时的心境,定是沉静、澄澈、清明。

澄澈无欲、了无挂念的心境,是自得清闲的法宝。“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身心彻底解放了,完全放下了,才会在物我两忘中超然出尘。然而,大凡世人,都是在名缰利锁下生活着,挣扎着,日子过得疲乏,身心奔得踉跄,心底缺少明朗,生命之中总有一些缘一些结,无从了却,无法放下。正因如此,“偷得浮生半日闲”才益发显得难能可贵。怪不得南怀瑾断然说道:“能享受寂寞,享受无聊的人,就是无可争议的大丈夫了。”

生而为人,倘若能以半日之闲,徜徉在初冬的暖阳里,随心摘一片飘红的树叶,有心细察叶片的经络和丰富的色泽,顿生几分愉悦和欢喜,人生的至美也会随之悠然而至。

忙里偷闲,闲自心生。有心,即有闲;无心,即无闲。能否自得清闲,不在有事无事,而在有心无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30 11:43:02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16:47:06 | 查看全部

回 1楼(屈联西) 的帖子

感谢支持!问好屈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