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72|回复: 6

高温冷思考:酷暑当前,企业应当做什么

发表于 2010-7-14 23:03:5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高温冷思考:酷暑当前,企业应当做什么

                               河南郑煤集团裴沟矿      王强


     进入七月以来,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首期高温中暑气象预报,并继续拉响高温橙色警报,一次次扑面而来的热浪不断地在向人性挑战、向生存挑战、向管理挑战、向制度挑战…… 与此同时,像清洁工、炉前工、建筑工等许多工人仍在高温高热下挥汗如雨,一场又一场高温天气,带给我们的除了炙热,似乎还应该有一个冷静的思考。


     纵观高温现象,专家们已经呼吁高温立法,以切实保护高温下劳动者的权利,的确,这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据悉,中国现有的有关高温劳动保护的唯一全国性法规,1960年颁布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条例》。这个条例发布已快半个世纪,其中的相当一部分规定都不适合目前的劳动现状。根据国家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劳动部门相继制定印发了有关文件,对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作了明确规定,彰显了政府应有的人文关怀。然而,这种“高温关怀”是否真正落实了呢?据者所知,有的只是象征性地发点茶叶、发点防暑降温饮料,有的干脆啥也不发,装作“不知道”。


    这种情况下,高温立法固然重要,但启动立法需要长时间的准备和辩论,远水难解近渴,而高温高热已经凶神恶煞地逼到眼前。突如其来的一场高温或者天气骤冷,都有可能使年老或体弱者死于非命。事实上,不是什么都要等法律,重要关头社会运作机器和企业人性关怀才是最有效防止意外灾害的恒温器
   企业落实“高温关怀”,首先要有一种法律意识,国家有要求的,就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发放“高温津贴,给处身恶劣环境中的劳动者以一定的补偿,规定只需温度达到一定标准,建筑工地必须停工,工人当天工资按原标准继续发放。至于个别确实无法停工的高温行业,例如热电厂,则应该尽可能地改善工作条件、缩短每个工人的当班时间,通过“倒班”来防暑。还有在极端天气情况下,企业应主动为群众“送清凉”,进行“防暑降温”


     在技术措施方面进行工艺改革,实现远距离自动化操作,在高温作业厂房或区域,采用局部或全面机械通风或强制送入冷风来降低作业环境温度。同时设置隔离操作室、休息室,使室温保持在30℃以下。加强高温作业工人个人防护,应穿导热系数小,透气性好的工作服。根据不同作业的要求,还应适当佩戴防热面罩、工作帽、防护眼镜、手套、鞋盖、护腿等个人防护用品,特殊高温作业工人,如司炉工等,为防止强烈热辐射的作用,可以穿特制的隔热服、冷风衣、冰背心等。按《高温作业分级》对作业场所进行高温作业分级和评价。管理人员必须进行广泛的防中暑知识宣传,并指导提高中暑情况发生时,职工救人与自救的能力。在高温季节,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适当调整劳动作息时间,增加工间休息次数,缩短劳动持续时间,做到早上班、晚下班、做两头、歇中间。避开12时至16时最高气温。


      在职工保健方面,要求高温作业工人应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健康体检,对患有高血压、心、肺、血管器质性疾病、糖尿病、明显的内分泌疾病、严重的大面积皮肤病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年老体弱者等禁忌症人员应调离高温作业岗位。为了维持高温作业工人水盐代谢平衡,对于因大量出汗所丢失的水分和盐分应及时予以补充,最好的办法是饮用含盐饮料。以利于提高机体对高温环境的耐受能力。


     千千万万的迎战酷暑高温的一线劳动者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基石,希望每一个涉及高温行业的企业都能在严格执行国家防暑降温基本要求的同时,多一些人性关怀,关心和爱护基层职工的身心健康,员工从而会更加努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为单位创造更多的财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4 23:37:32 | 查看全部
十分感谢曲老师点亮希望,殷切期待各位老师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5 04:19:35 | 查看全部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5 16:30:34 | 查看全部
阐述全面,有深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6 18:49:53 | 查看全部
确实不错,值得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6 23:18:17 | 查看全部
向王老师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7 13:17:42 | 查看全部
好老师,祝贺您的文章见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