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朋友是贵院高层主管,难道非要请他出面关心,你们才愿意通融吗?”语毕,病人的父亲拿起手机。“我只负责医疗,床位的事我帮不上忙,如果您的朋友有办法,那我乐见其成。”同样的对话与场景,几乎没几天就会遇到一次,我的说辞与立场都不变。既然和这位家属的沟通已经无效,我只好两手一摊,表示无能为力。
3
第二天是我的休假日,第三天我重回急诊科交班,见到患者的姓名有点眼熟,想起是那位等待床位的年轻人。“他还待在急诊室?没有住院也没有出院?”由于没有床位,所以持续等待的情况可以理解,但有些医疗上判断无须住院卻坚持留院的患者,会在等不到床位不耐久候之后,选择出院回家,所以我对他还停留在急诊室没有离去感到不解。
“家属那天不是嚷嚷着要找人说情吗?”我想起当天与伤员父亲那段不愉快的对话。住院医生向我汇报前一天晚上的始末:“昨天晚上又闹了一次,不过我们也只能秉公处理。”
接着我们开始诊视其他病人,那坚持要儿子住院的家属又趋前打断我们:“既然贵院没有病床,那我们要求转院,不在你们医院治疗了!”言语中听得出有点生气与威胁的味道。
“好的,你们随时可以办理离院手续。”忙不过来的我,回答完后继续忙其他病人的事。
“你们这样对待病人,不怕病人都跑光了?”家属似乎对我的淡漠感到意外。我回头说:“我很欢迎你们在本院就诊,也会尽力治疗。但因为确实没有床位,而且伤员也没有住院的必要,所以若您因为不耐久候要离开,我也没有办法强留。我个人的建议是回家休息。若你们仍要转院,在这之前请先确定下一家医院是否有床位,否则转过去也只是换个地方等床位而已。”
“我有一位好友是海军上校,他已经帮我打点好了,转院后百分之百会有床位!”伤员的父亲语带优越感地说出这些话,接着办理离院手续。他口中要转去的是另一家隶属军队的医院,离去前还不忘丢下一句:“你们医院架子太大了!有这么多医院,他们求我去都来不及,我不是非在你们医院不可!居然要让我儿子躺在走廊里受气!”
我目送他们离开,不知道他们到了下一家医院会如何,甚至不知道他们究竟想要什么。我并不想消遣患者与家属,只是不理解在众多的选项中,他为什么就是不考虑回家休息?又或者,为何有重症监护病房的地区医院不待,偏要转到一床难求的医院来躺在走廊里。
民众意识高涨的时代,医疗行为已经成为消费行为,病人也越来越开始用消费者的心态看病。病人有权对自己的医疗提出主观意见,对医生的专业建议却不尽然愿意接受,因此造就了一群不需要住院却要求住院的病人。
我曾在不同层级的医院工作过,深切体会到中小型医院的难处。为了经营与生存,必须千方百计地留住病人,用各式各样的方式吸引“生意”上门,对病人的要求“照单全收”。当讨好病人都来不及时,怎么敢怠慢贵客?也难怪宣传科每天都有接不完的电话。姑且不论这位家属是否真的那么有办法,但他有这样的心态与自信,也反映出这种社会现象。
即便如此,许多中小型医院仍是门可罗雀。除了对医疗内容有意见,病人也确实有权利在不同医院间自由选择,每一个人都希望在可靠、值得信任的大医院接受治疗,于是纷纷转往医学中心,即便明知那是一家一床难求的医院。如此一来,大医院病床再多也不够用。而病床不足的结果就是,病人只得被塞在急诊室等住院,偶尔遇到不耐久候的病人,甚至会将脾气发在医护人员身上,抱怨院方傲慢,怠慢了病人。
面对这种大环境,除了耸肩表示无能为力,我更想反问:“这样的结果岂非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