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87|回复: 0

乳品安全新国标应与时俱进而不是倒退

发表于 2010-7-15 16:05: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近期颁布的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中,蛋白质含量、菌落总数等细分指标均低于1986年的国标。有舆论惊呼“一夜退回25年前”。卫生部表示,新修订的国标降低蛋白质指标的原因之一是尊重了目前国内的养殖现实,标准的调整也有利于生乳的质量监管。(7月14日《南方都市报》)

  许多年来,作为一名普通的消费者,我只管喝奶,不问什么蛋白质含量啦、“菌落总数”啦之类的,说实话,问了也不懂。但我相信,无论是液态奶,还是奶粉,从奶源的收购,到最后放到商店的货架,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人替我们把关。不是有那么多戴着不同“大盖帽”的公务员吗?虽然大家都说,七八顶“大盖帽”,管不住一顶“破草帽”,但善良的人们总以为,“龙多不治水”,那是体制造成的。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大盖帽”失职渎职。但无论如何,人们总是相信,法规是好的,标准是高的,除了油价下跌石油巨头总是假装迟钝之外,其他的都慢慢和国际接轨了。可是,没想到,在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我们却一下子讲起国情来了,又不与国际接轨了,也不与时俱进了。不仅不与时俱进了,而且倒退了,一退就是25年。

  25年后,为何新标准不升反降?新标准降低的原因何在?降低后的标准,会不会影响到消费者食用奶制品的品质?回答是冠冕堂皇的,但也无非是什么 “品质不会下降”啦,“符合国情”啦,云云。可是,“蛋白质含量降低了”,乳品的质量居然不会下降?这在逻辑上说得通吗?如果说普通消费者不懂,那不妨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中国奶业协会专家王丁棉说,如果前期收购的生乳每100克只有2.8克蛋白质,那么要达到乳制品出厂时的蛋白质含量标准,就要再添加允许使用的天然蛋白一类的蛋白质,“虽然乳制品也是达标的,但是和生乳中原本就有的蛋白相比,还是会有不同。”他比喻说:“一个天然美女和整容的美女,虽然都是人,但还是不一样的。”说的太好了。

  至于“符合国情”云云,我想问的是,符合什么国情?中国的国情是什么?

  力挺新国标的专家解释说,一,“我国目前奶牛饲养中粗饲料结构单一、优质饲草饲喂率低,因此生乳蛋白质含量也相对较低”;二,我国小规模奶牛养殖比例比较高,养殖水平低就造成了生乳菌落总数相对较高。而新标准对“菌落总数”的制定,可以保护大量的中小规模养殖户的利益。但我更倾向于中国奶业协会专家王丁棉的说法,生乳蛋白质含量低,一种是受奶牛品种影响,其次是奶农不舍得花钱用更好的饲料。喂养更好的饲料,生乳中蛋白质肯定会提高。这完全是饲养技术问题,为什么不能改进?至于第二个问题,毫无疑问,百姓的身体健康远比企业的利益重要百倍。可是,我不明白的是,“新国标”怎么能为了保护中小养殖户的利益,而牺牲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如果商户的利益第一重要,那么,三鹿奶粉就不该倒掉,而应该让那些吃三聚氢胺的婴儿牺牲其生命,来成全三鹿这样一个知名企业。

  25年前,我们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更接近于发达国家的水平,难道说,经过了25年的发展,我们的乳业生产管理水平更加落后,乳品质量更加无法保证,因而要向后看齐,甚至不惜降低管理标准,让广大消费者削足适履?

  事实上,降低标准更不利于奶业的监管。正如王丁棉所说,因为总有比现行标准更低的生乳生产出来,所以,如何防止人为在鲜奶中添加东西,一定要靠制度化的保障和监管,而不是降低标准。不仅如此,我担心,“乳品安全新国标”的出台,将彻底毁掉中国的乳业。因为,它让全体消费者对中国的乳业失去信心,转而舍近求远,去买进口乳品。如此以来,失去市场的中国乳业,岂不从此遭受重创而一蹶不振? 红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