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588|回复: 4

枝城水事

发表于 2018-12-11 11:54:1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枝城水事

197812月,枝()()铁路通车。我在1983年从部队转业到铁路工作,当时被分配到这条铁路上的枝城车站任调车员。
枝城车站虽然距离长江南岸不远,可回忆起站区职工家属吃水的故事,这么多年可没少费劲,真得是守着水井没水吃。
听老师傅讲,车站197012月刚开通的时候,站区职工只有百来号人,当时也没有自来水。为了解决大家的吃水问题,车站专门成立了运水队,每天一早一晚拖着板车装得大水缸,到1.5公里以外的长江里用白铁桶舀水。由于沿途都是土路,加上坡陡,经常会车翻缸碎。那时吃水成了压在全站职工家属心上的“老大难”,也有职工家属因为受不了这种艰苦的环境而打了“退堂鼓”。
为了解决站区职工吃水问题,在1975年的时候,上级专门为枝城车站开行了一趟运水的小运转。当时,江北40多公里以外有一个叫做紫荆岭机务段的单位,这个单位设置有为蒸汽机车加水的水鹤。于是,这趟只挂有一节水槽车的小运转根据站区用水情况,到机务段机车整备线的水鹤去拉水,然后开回枝城车站停靠在6道。为了取水方便,车站又从6道接了一根水管到食堂。那个年代,老人孩子们挑着桶、端着盆排队到食堂接水成为站区的一道风景,为了谁先谁后也偶有吵闹。到了冬天的时候,经常有人接水后会在回家的路上因为路滑摔倒而成为“湿人”。
这道风景一直持续了12年。1987年底,段里在车站南头的高坡上修建了蓄水池,取水口就设在了坡下农户的堰塘里。由于堰塘不大,一抽水,很快见底。为这,和农户们扯了不少皮。我当时就住在三楼。由于蓄水池只比三楼高了那么一点点,因为水压问题家里也经常用不上水。每到这个时候,只有到楼下“借水”。时间长了,自己也觉得很是不好意思。但为了家里用水,即使厚着脸皮也没办法。
1995年,由于车站进行复线改造占了农户的堰塘,这座站区用了8年的蓄水池就废弃了。没有办法,上级又在靠近长江北岸的农田里打了一口井,将井水提升到修建在江北的水池后,再通过铺设在长江大桥上的供水管道,将水送到站区。由于这座井里泥沙含量大,职工家属们往往要把水接到桶里用明矾澄上半天才敢使用;否则,再干净的毛巾都要变成黄颜色。尽管那个年代洗衣机、电热水器已经开始普及,但枝城站区的职工家属却很少买这些东西,反倒是饮水机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标配(用来做饭)。因为即便买了,多好的衣服也有可能被水管里的黄泥巴水给毁了,更别说洗澡被洗成泥猴的尴尬了。
10年后的2015年,铁路推行供水移交地方工作后,车站终于告别了“蓄水池”,用上了枝城镇供应的自来水,彻底解决了吃水问题。洗衣机、电热水器纷纷走进了家属小院;我们多年使用的饮水机也下了岗,因为现在职工家属们都直接使用自来水淘米做法,洗澡洗衣随时都可以办到。
从“拖水”、“塘水”、“井水”到“自来水”,车站职工用水越来越卫生,越来越干净,越来越方便,这也反映了铁路发展变化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周义廷口述 罗庭万整理)
图为:枝城车站南头高坡上已经废弃31年的蓄水池;1975年修建的三层楼的家属房;已经成了堆放杂物的70年代的单身宿舍。

枝城车站南头高坡上已经废弃31年的蓄水池

枝城车站南头高坡上已经废弃31年的蓄水池

1975年修建的三层楼的家属房

1975年修建的三层楼的家属房

已经成了堆放杂物的70年代的单身宿舍

已经成了堆放杂物的70年代的单身宿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1 14:12:11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15:12:14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2 06:41:46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11:09:40 | 查看全部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