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 亦晴
12月4日,是我国第五个国家宪法日。作为一个国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从童年到老年,从衣食到住行,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就拿我们身边的环境来说,我国新修订的宪法将“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纳入其中,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意义深远,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人们的期盼。
从宪法到《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近年来,中国环境法制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环保、绿色、低碳成为时尚词汇,也成为社会普遍认可的理念。从个体到集体,从民间到政府,都不乏这样一些身影,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和方式,努力履践着这样的理念。
垃圾,是我们生活中与环境密切相关的一个词汇,许多人,从这里开启了自己的环保之路。在北京,27岁的余元与她的“零浪费”生活一起出现在了近期的媒体新闻里。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垃圾产生,把生活垃圾变废为宝、物尽其用,从源头做到垃圾减量——本着这样的理念,余元创造了三个月只产生两小罐玻璃瓶容量的垃圾的奇迹。
在青海省杂多县,已近中年的牧民洛桑多了一个新的身份——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管护员。作为中国首个国家公园试点,三江源出台了一项重要新政——所有试点范围内的牧户家庭都可以申请一个管护员的名额。若能准时出勤并积极进行园区巡护,每月可以领取1800元的工资。“每个人都有分配的草场和任务,要去巡山、捡垃圾。”这项新政,让当地的逾万牧民成为生态守护者,既实现了增收,也让环境更干净。
除了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垃圾分类也是减少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的一种重要方式。“不分类不收运,倒逼商场物业做好分类……”今年,上海全程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实效初步显现:全市湿垃圾分出量为4879.16吨/日,“两网融合”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量971.28吨/日,都大大超过年初制定的计划量。
事实上,就在前不久,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部际协调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会上,协调小组组长表示,抓好2019年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工作,不仅要强化洋垃圾非法入境管控力度,也要提升国内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水平,大力推动城乡垃圾分类,继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础设施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加快提升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装备技术水平,提高国内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率。
让我们的家园更洁净,让我们的地球更美丽,这是每个人的愿景。但环境事关你我,“美丽中国”需要每个人、每个群体、每个城市的参与。从身边的一小片垃圾开始,进而可以改变一个街道、改变一个社区、改变一座城市、改变一个星球的面貌与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