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90|回复: 0

[行业特色与就职提醒] (文物)盗墓行业产业化 专家称有10万盗墓者

发表于 2010-7-16 15:39:1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据环球人物杂志报道,近期,一些文物专家痛心疾首地指出,目前,有10万盗墓者游走于我国各地;盗墓行业已经实现了产业化,使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面临极其严峻的考验。
  专家称,一般情况下,通过专门负责运输的犯罪分子,从古墓中盗出的文物,1小时左右就能出手,3天的时间即能通过二次倒手让文物出境。文物出境的路径,一条是通过广州、深圳等地的海关运出;另一条是先将文物汇集到河南、陕西、甘肃等几个文物集散地,之后取道香港、台湾,运往世界各地。
  面对10万盗墓者的疯狂盗墓行为,各地均采取各种积极手段防范盗墓者,其中利用安防高科技设备成为了防范盗墓者的必选项。
  据新华社报道,经常受到盗墓贼困扰的辽代陈国公主墓,自从安装了一种被称作“草原神灯”的高科技报警监控设备后,近2年来没有再发生被盗掘的问题。
  盗掘墓葬是一个流传了上千年的古老犯罪形式,中国历代皇陵和达官显贵陵墓中陪葬的奇珍异宝更是盗贼觊觎的对象。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处长王大方说,内蒙古境内的辽代皇族陵墓很多都被不同历史时期的盗贼盗掘过,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的契丹王族耶律羽之(辽太祖堂兄)墓就曾被盗掘一空,通辽市奈曼旗的辽代陈国公主墓也在上世纪80年代被盗墓者光顾过。
  辽代耶律羽之墓和陈国公主墓均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辽代是公元916年由契丹族建立的王朝,由于辽代前期的首都上京、中京及祖城均在内蒙古东部,故赤峰、通辽两市境内现在仍存有不少辽代皇室及贵族墓地。
  为打击盗墓贼,中国文物部门和公安机关想了不少办法。但由于古代陵墓大多处于田野之中,特别是在内蒙古,地域辽阔,古墓葬多数分布在草原山区,通讯和交通困难,缺乏人力物力,监管难度较大,古墓被盗的案件时有发生。
  为了防止和吓阻盗墓贼,从2006年开始,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通过与科研部门合作,尝试运用高科技的监控报警设备保护古墓群等田野文物,开发出一种被称作“草原神灯”的“文物安全防范工程”项目。
  项目开发成功后首先在陈国公主墓进行了试点实验。当时,国家、自治区投资50万元,在监控目标周围多处布设田野文物监视、识别和报警装置,并与当地公安部门联网。一旦监控目标附近出现异常情况,监控装置就会自动向监控站和公安部门报警。整套装置的有效保护监控面积可达数平方公里。
  由于实验效果良好,从2007年开始,内蒙古文物保护部门又陆续在耶律羽之墓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元代城卜子古城与古墓群等处安装了“草原神灯”。近3年来陈国公主墓再未发生被盗掘事件,城卜子古墓群一度严重的盗掘问题也得到有效制止。
  王大方说,日前在呼和浩特市结束的全国文物局长会议上,相关专家认为这一做法值得全国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