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6|回复: 2

[转贴] 家的变迁

发表于 2018-12-13 17:34:5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江汉石油  邓毅

    童年记忆里的家

    人之一生感情最深的,莫过于家乡、父母和童年。现在的我虽然早已成家,有了自己的家庭,但在我的脑海里,在儿时的记忆中,最初的家是个什么样子呢?我家最初的住房是单位(江汉油田金属容器制造厂)分配的房子,这是一个仅有3层楼高的家属楼,印象中仅仅只有五十多平方米的样子,一室一厅的格局,兼有一个过道式的小间。

    卧房里放张自己打造的双人床,这张床是根据房间大小、家具尺寸而设计制作的木质棕榈床,床板两头各有一个架床垫用的横柜,两侧装有活页小门,架床之余兼做储物之用。

    客厅靠墙摆放一个实木的四方小桌,这就是我们一家吃饭、工作、学习的阵地,除去靠墙正好三边,记忆里每当夜幕来临,一家人用过晚饭后,常常是母亲倚桌备着课业(母亲的职业是老师),父亲整理着单位的财务报表,我则自做自己的功课,一家人聚拢在昏黄的灯光下,是那么的温馨和谐。

    桌侧面靠墙一顺排着三个立柜,上面摆些茶壶酒杯、塑料盆栽以作点缀,居中的电视立柜里供着一台黑白老电视,那是家里最值钱的物件了。说起这电视还有一桩往事:那段时期,单位为解决职工的居家问题正集资兴建家属楼,我家对面就有一栋在建,一帮民工从早忙活到晚。

    那时正值暑期,父母上班之余常留我一人在家独守,当时电视里正在热播83版射雕,激烈的打斗声音总能吸引一帮民工兄弟前来观影,我也不疑其他,总觉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好,常是开门待客,于是乎每当工闲之余家里常常座无虚席,观影结束都还拾掇一番道别而去,屋里财物从无遗失,那时民风淳朴可见一斑,如今想来,母亲和金庸先生都已作古,不禁令人唏嘘!

    80年代的一般家庭都还装不起空调,加之室内又不通风,夏天屋子里闷热难耐,到了深秋和初春没有暖气时,室内又冷又潮实在难熬,然而在这个斗室里我们一住就是好几年。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感到很满足,毕竟我们有个属于自己的小窝,比起那些孩子都会打酱油了还和老人同在一个屋檐下或者同睡一铺的人,我们已经很令人羡慕啦!这就是寒窑虽破能避风雨,斗室虽小吃苦也甜啊!

    潮流激荡中的家

    到了1994年,由于编制变动,母亲由育新小学调至红旗小学任教,运行为了改善家里的居住条件,母亲向学校申请了集资住房,这是对我们家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我们分到了一间房,这间房位于红旗矿区供应处附近,离汉江、大堤不远,汉江西岸的红旗码头,曾经是石油部规划的江汉油田会战初期的重要交通枢纽。

    这次分到间“大屋”,所谓“大屋”也就六七十平米,标准2室1厅的格局。那时我十二岁,还记得父母为了这次乔迁颇费了一番周折:先是找老屋后院的丁木匠专门为新居的客厅打了一套白色的落地壁柜,新购进了一套实木沙发,地面也铺上了当时较为时髦的瓷砖、地革,添置了冰箱、洗衣机等家电,那台带给我童年无限欢乐的黑白老电视也换成了长虹彩电。

    当我第一次到这个新家时表现得非常兴奋,连连说“太好了!我是知足啦”。时间一年年过去,2001年是江汉油田人心动荡的一年,那年企业为了减员增效,协议解除职工2万多人,父亲也于当年买断协解。这对于这个并不是非常富裕的家庭来讲,无疑是个晴天霹雳(母亲因身体原因已于1999年内退),为此父亲很是萎靡不振了一段时间。

    为了维持生计,父亲送过煤气、卖过凉粉、开过饭馆,还去外省实地考察、学习手艺,为了方便沟通联系,家里还特意装了电话。这部小小的电话,在那段特殊的时期不仅牵动着一家人的生计,更是成为维系家庭情感的重要纽带。

    感谢父母在那段家庭经济最为艰难的岁月里仍然奋力支撑着这个小家,没有让我感受到太多来自时代潮流的压力,无忧无虑中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就是在这里,我由少年锐变成青年,从初中升上了高中,随后又考上了大学,奔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迈入新时代的家

    上世纪90年代末,伴随潜江凹陷石油资源自然衰减,江汉油田内部结构调整,供应处、水电厂、运输部缩减后划入城区,南北盘结4公里的红旗矿区,仿佛一夜之间沦为荒泽,我们家也不得不开始又一次的迁徙。

    那时父亲虽已在一家私人建筑公司谋到了一份稳定的职位,但家庭经济情况还未得到根本改观,购置五七的安置房还是有较大压力的。一家人合计着咬咬牙跺跺脚,决定借钱在广华购置一套二手房。

    2002年春,父母终于选好了一处二手房,经过简单的装修后再次搬家,那时我已在武汉攻读大学的学业,之后就是按部就班的参加工作,走入社会,只在寒暑假期、节假日和倒班休假期间回来,在这间屋里呆的实际时间算是最少的。

    伴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生活也基本稳定了下来,一家人亲亲热热团团圆圆,过着既温馨又和谐的小日子。2014年,喂喂的降生给我们的家庭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与此同时住房的空间就又显得窄小拥挤了。

    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较好的成长环境,再次买房的念头悄然而至并很快落实了。这一次我们购置了一处比前三个家的面积都要大的房子。那大大的台窗让我心旷神怡,宽敞明亮的大厅宝贝可以随意玩耍,骑车踢球跳皮筋无所不能。冬日的暖阳洒满房间,夏天的微风阵阵送爽。我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宅在家里是那样的惬意,躺在床上享受着日光浴那就两个字“舒服”。

    站在宽宽的阳台,仰望高远的天空,蓝天湛湛,白云悠悠,远山青翠,河水碧绿。俯视小区楼下,小区绿草如茵,树枝招展,人来车往,井然有序。每次回到焕然一新的家,一家人围坐沙发,收看电视,摆摆家常,其乐融融。家的温情,家的团聚,像清晨淡淡的雾,在房屋里蔓延。

    家,不是特指一座房子,一个房间,一家人团聚的地方才是家。在人的一生中,辛苦一辈子就是能有个温暖的家。为此,我经历了三次家的变迁,这也是三十多年来社会生活变化的缩影。现在父亲已从活力四射的中青年到现在都已退休离岗的老年,母亲更是已然故去,我也从懵懂无知的童年过渡为重任在肩的中年,世事沧桑,社会变迁也牵动着每一位中国人家的变迁,这也是光阴年轮留下的痕迹,记录的不仅仅是生活,还有家--刻骨铭心的故事,且行且珍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3 17:38:58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17:36:35 | 查看全部

回 1楼(海边石油人) 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