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让制度“升温”劳动“降温”
【观察思考】 ■ 黄 强 近日,气温的连续走高使夏天多雨的西南地区——重庆能源集团逢春煤矿的温度也定格在30多摄氏度之间。为了解地面车间班组职工的工作生产情况,7月14日上午10时32分,笔者跟随“送清凉”人员一起驱车来到670支架加工车间。本以为这时候的车间正是热火朝天的景象,没想到下车后笔者看到的车间却是冷冷清清的场面。 “李明财,你们是不是放假了?”笔者捉住眼前闪过的一个熟悉的身影脱口问道。“不是放假了,是车间不准我们干活。”李明财说话的功夫已来到我的跟前。 究竟怎么回事?在笔者追问下,李明财带笔者进了车间。一进车间,笔者顿时感到一股热气扑面而来,“这里的温度是36摄氏度,比外面高3度。”李明财说着取下挂在温度架上的温度计递给了笔者,同时介绍道:为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从今年起车间制定了一条新的措施,在夏季生产期间班组长要随时查看温度计,凡是车间温度超过35摄氏度时,立即给职工“放假”休息,如有违反者将对其罚款50元,同时取消当天的高温补贴。 “制度在此,我们想干活都不行呀!”李明财说。 【笔者思索】合理的制度是防暑降温的最好“福利”,高温下更能体味制度的关怀。我们敬佩奋战在高温下的劳动者可贵的敬业精神和无畏的劳动本色,但是在高温的持续酷热下,人的躯体怎能和持久的大自然相斗?而当下普遍企业都是在夏季来临时给职工发放高温补贴,但是单一的高温补贴真的能解决高温下劳动者的健康吗?答案是否定的。 劳动者需要防暑降温,这就需要国家从立法层面予以明确,需要企业在防暑降温方式方法上给予更多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