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71|回复: 0

父“考官”儿“状元”究竟有无猫腻?

发表于 2010-7-16 23:13:1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父“考官”儿“状元”究竟有无猫腻?  


“贫二代”一词流行于去年。其定义不应局限于“出身贫寒、社会关系缺乏,求职过程中全靠个人奋斗”。因为是生于钟鸣鼎食之家,还是蜗居柴扉陋巷,自己做不了主。但在一个多孔性流动性社会,贫民窟里也能走出百万富翁。

因为社会自身激励机制在起作用:肯努力的“拼二代”,可以出人头地,其子女就可能是“富二代”;权势阶层也不能靠非法途径无限膨胀。即便权势熏天,作奸犯科也必须付出代价。子孙也不会永远是当“富二代”,如此社会结构才不会板结固化。

对照于此,就会发现“贫二代”不仅取决于先天家境是否贫寒,而是看后天努力有无希望。只要依靠个人奋斗,能看到成功的希望,那就不用渲染“富二代”或“贫二代”。可毕竟这只是个理想状态,现实是晦涩的。眼下此类新闻之所以这么热,不正反证了上述理想情境离我们非常遥远吗?

还是探究下现实吧:佐证着“富二代”、“官二代”和“贫二代”之间关系“牢不可破”,强势方近乎世袭,弱势方万难翻身的新闻,仅凭记忆就可罗列一堆:最新的有《陕西省属事业单位招考现漏洞:父亲主考儿得头名》,前不久还有《公务员考试头名因第二名家长举报被“暂缓接收”》,“局长女儿考99分”等。仅是公开招考,就有这么多让人浮想联翩的故事,私下打声招呼的事儿,还不知凡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