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63|回复: 0

官腔文化是怎样炼成的

发表于 2010-7-19 11:34:2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扬州市规划局网站上的“便民服务”中,但凡有网友的咨询提问甚至于批评,规划局的回复都千篇一律,全部是关于修建新328国道的说明,一字不差。这样的回复与其说是便民,毋庸说是便官更合适。只要复制粘贴,便一切搞掂,什么网友的疑问,什么老百姓的需求,权当是鸡鸣狗叫,自可充耳不闻。

  由是,扬州市规划局的回复被“誉”为“史上最牛回复”。其实也算不上最牛,还有不少单位看见群众的询问,连一条回复都没有。扬州市规划局充其量只是把官腔打到了极致而已。不独扬州市规划局如此,咆哮哥不也差不多吗?这说明,史上最牛回复其实不是个案,而是一个具备普遍意义的群案,扬州市规划局只是官腔文化的典型代表。官腔文化的存在是中国政治制度一个莫大的悲哀,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打官腔的人仍然比比皆是,为什么?

  原因在于打官腔是最安全的官场生活方式。我们官场上什么样的人可以得到提拔呢?通常而言不会是个性官员,到现在为止,个性官员能够在仕途上屡获提拔的也是极少数,大多数的个性逐渐就被强大的官场生存压力所湮没,四平八稳、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变成一种官场的主流认知。记者去采访官员,每每都会遭遇官腔回复,要么推给别人,要么套话连篇,要么闭口不言,更有甚者,稍微回答得过了点火,便要去抢记者的录音笔,或者质问记者是不是党员,是哪个单位的。

  官腔之所以成为流行,说到底还是在于官腔对于官员自身来说是利益稳定化。官腔虽然会得罪群众,但官员选拔的决定权并不在群众,群众意见再大也只是无关轻重的参考而已,关键是要合乎官场的逻辑。什么叫官场的逻辑?就是事事把领导放在心上,凡事都要以领导的意志为依归,团结干部,尊重上级,说上级想听的话,做上级要你做的事,不露锋芒,尽量不得罪同仁。扬州市规划局回复群众有一套,江西省防汛办平副主任尊重上级也有一套,在回答央视主持人提问时,提书记3次,省长2次,部长厅长各1次,可谓对领导毕恭毕敬,确实做到了把领导时刻放在心上。网友说,这样的干部堪称官僚典范,当代公务员样板,被称为“官腔哥”。扬州市规划局也好,“官腔哥”也罢,他们所展现出来的对群众利益的漠视,背后无外乎是官员选拔制度的漏洞。如果官场命运的决定权在群众,扬州市规划局敢千篇一律地回复吗?官腔哥敢不知道群众转移情况吗?

  改变官腔文化,请改革官员选拔制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