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5|回复: 0

[转帖专区] 日夜交替,汇聚梦想不息的动力

发表于 2019-1-4 20:17: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余建斌

  每个环节的顺利实现,都体现出科技实力和创新底气,以及将科学梦想一步步转化为现实的执着

  在距离地球40万公里之遥,人类视线遥不可及的月球背面,一个小小的探测器完成了一次惊心动魄又震撼无比的地外天体登陆,成就了人类又一个梦想的“落地”。

  1月3日上午,嫦娥四号探测器翩然落月,首次实现人类飞行器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这是嫦娥四号落月任务具有决定性的一步,为着陆器和巡视器对月面的巡视勘察开了一个好头。随后,着陆器与巡视器顺利分离,“玉兔二号”在月背留下人类探测器的第一道印迹。接下来的考验,仍然会像月球上昼夜几百摄氏度的温差和漫长的月夜那样严酷,但稳稳站到了月球古老的撞击坑中,已经给了地球上为嫦娥四号保驾护航的人们足够的信心。“家里来人了”,让月球另一侧的月球车“玉兔”少了孤单,多了温暖。

  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和探索,是嫦娥四号的无形牵引。尽管人类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便登上月球,但对月球的了解仍然浅显,抵达月球背面实地探究的科学价值依然极其突出和独特,是全世界科学家长久以来的向往。不像对着地球的那一面受到各种无线电干扰,月球背面“风清月朗”,拥有绝佳的天文观测和宇宙信号接收环境,能为未来对宇宙“黑暗时代”和“黎明时期”的探索打下基础。嫦娥四号的着陆区——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被认为是太阳系内最大、最古老的撞击坑,保存了原始月壳的岩石,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可获取月球乃至地球早期演化历史的新认识。

  科学探索往往又是富有挑战的探险之旅。即使有嫦娥三号落月的成功经验,嫦娥四号的月背着陆仍然面对前所未有的高难度、高风险。由于自转周期的缘故,月球永远只是同一面对着地球。飞临月球背面的人类探测器因此无法直接与地球通信,要想成功降落月背,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此前已有环绕探测器飞越月球背面,但实地探测仍是空白。面对重重困难,中国的探月人大胆创新、努力攻关,每个环节的顺利实现,都体现出科技实力和创新底气,以及将科学梦想一步步转化为现实的执着。

  在浩瀚的宇宙中,嫦娥四号降落在行星邻近的卫星,或许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在人类航天史上无疑是值得称道的一小步,也是中国航天人追梦的标注。四五十年间,从第一颗卫星上天到拥有了30多颗星组成的卫星导航系统,从飞出大气层到航天员能够在太空驻留30天,从在地球轨道建造科学实验室到可以将探测器送到月球,时间的标尺丈量出一个又一个梦想,仿佛瞬息即达,但这向上的每一步,汇聚了多少人日夜不息的脚步,蕴含了多少个日夜交替的酸甜苦辣,这大概就是让梦想升腾起来的强大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