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59|回复: 0

[职业病]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放射性骨损伤

发表于 2010-7-19 14:07:1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放射性骨损伤
    [li]疾病别名:
    放射性骨损伤
    [/li][li]英 文 名:
    [/li][li]疾病代码:人体部位:骨骼[/li][li]就诊科室:骨科相关系统:骨骼[/li][li]患病症状:
    [/li][li]相关疾病:
    骨质疏松、骨髓炎、病理骨折、骨坏死
    [/li][li]化验检查:
    骨骼
    [/li]
疾病概述
受到超过剂量当量限值的外照射所致骨组织的一系列代谢和临床病理变化。按其病理改变,分为骨质疏松、骨髓炎、病理骨折、骨坏死和骨发育障碍。

症状体征
身体局部受到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分次大剂量照射所引起的受照范围内(或照射野内)骨骼损伤,骨损伤剂量参考阈值为20Gy;长期接触射线所引起的骨损伤,参考阈值为50Gy。4.1 放射性骨质疏松。4.1.1多伴有局部皮肤的放射性皮炎改变。4.1.2 X线征象:轻者骨小梁稀疏、粗糙;重者骨小梁网眼稀疏,有斑片状透光区,骨皮质显著增厚呈层板状或皮质白线消失。4.2 放射性骨髓炎4.2.1 多伴有局部皮肤及软组织深达骨质的溃疡,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细菌感染。4.2.2 X线征象:骨皮质密度减低、变薄、表面不光滑、骨质有不规则破坏伴附近骨质疏松,并可见不规则的斑片状透光区,偶尔也伴有骨质增生或死骨形成。4.3 放射性骨折4.3.1 此类骨折为继发于放射性骨损伤(骨质疏松、骨髓炎、骨坏死)的病理性骨折。4.3.2 局部皮肤有放射性皮炎或溃疡存在。4.3.3 骨折发生前一般有程度不同的活动过度、外力作用等诱因,但有时诱因不明显。4.3.4 骨折多发生在持重骨(椎体、股骨颈、桡骨头、胫腓骨、锁骨和肋骨等)。4.3.5 X线征象:有骨质疏松基础,两断端有骨质疏松改变,骨折线一般较整齐。4.4 放射性骨坏死4.4.1 多在骨萎缩、骨髓炎或骨折的基础上发生。4.4.2 伴有局部皮肤及软组织的重度放射性损伤。4.4.3 X线征象:在骨质疏松区内或骨折断端附近出现不规则的片状致密阴影,夹杂一些透光区。4.5 放射性骨发育障碍4.5.1 多见于受照射时骨骺呈活跃增生的儿童(约6岁前或青春期儿童)。4.5.2 局部皮肤可无明显放射损伤改变,或伴轻度放射性皮炎改变。4.5.3 X线征象:骨与软骨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停滞。长骨向纵向及横向生长皆有障碍,长度变短,骨干变细,皮质变薄。

诊断检查
2.1 放射性骨损伤 radiation bone injuries人体全身或局部受到一次或短时间内分次大剂量外照射或长期多次受到超过剂量当量限值的外照射所致骨组织的一系列代谢和临床病理变化。按其病理改变,分为骨质疏松、骨髓炎、病理骨折、骨坏死和骨发育障碍。2.2放射性骨质疏松radiation osteoporosis骨组织受电离辐射以后骨细胞变性坏死,产生以骨密度减低为主的一系列病理变化过程。2.3放射性骨髓炎osteoradiomyelitis骨组织受到一定剂量电离辐射以后在骨质疏松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而产生的炎性改变。2.4 放射性骨折 radiation pathologic fracture骨组织在骨质疏松、骨髓炎病变的基础上产生的骨的连续性破坏。2.5 放射性骨坏死 osteoradionecrosis骨组织受到电离辐射以后骨细胞或骨营养血管损伤,血循环障碍而产生的骨块或骨片的坏死。2.6 放射性骨发育障碍 radiation dysostosis骨骺软骨受到电离辐射以后骨的生长发育障碍,使骨的长度和周径都小于正常发育的骨组织。3.诊断原则必须根据受照史、受照剂量、剂量率、临床表现、X线影像学或骨密度测定等检查所见,进行综合分析,并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骨疾病,方能诊断。GBZ100-20024.分类诊断依据身体局部受到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分次大剂量照射所引起的受照范围内(或照射野内)骨骼损伤,骨损伤剂量参考阈值为20Gy;长期接触射线所引起的骨损伤,参考阈值为50Gy。4.1 放射性骨质疏松。4.1.1多伴有局部皮肤的放射性皮炎改变。4.1.2 X线征象:轻者骨小梁稀疏、粗糙;重者骨小梁网眼稀疏,有斑片状透光区,骨皮质显著增厚呈层板状或皮质白线消失。4.2 放射性骨髓炎4.2.1 多伴有局部皮肤及软组织深达骨质的溃疡,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细菌感染。4.2.2 X线征象:骨皮质密度减低、变薄、表面不光滑、骨质有不规则破坏伴附近骨质疏松,并可见不规则的斑片状透光区,偶尔也伴有骨质增生或死骨形成。4.3 放射性骨折4.3.1 此类骨折为继发于放射性骨损伤(骨质疏松、骨髓炎、骨坏死)的病理性骨折。4.3.2 局部皮肤有放射性皮炎或溃疡存在。4.3.3 骨折发生前一般有程度不同的活动过度、外力作用等诱因,但有时诱因不明显。4.3.4 骨折多发生在持重骨(椎体、股骨颈、桡骨头、胫腓骨、锁骨和肋骨等)。4.3.5 X线征象:有骨质疏松基础,两断端有骨质疏松改变,骨折线一般较整齐。4.4 放射性骨坏死4.4.1 多在骨萎缩、骨髓炎或骨折的基础上发生。4.4.2 伴有局部皮肤及软组织的重度放射性损伤。4.4.3 X线征象:在骨质疏松区内或骨折断端附近出现不规则的片状致密阴影,夹杂一些透光区。4.5 放射性骨发育障碍4.5.1 多见于受照射时骨骺呈活跃增生的儿童(约6岁前或青春期儿童)。4.5.2 局部皮肤可无明显放射损伤改变,或伴轻度放射性皮炎改变。4.5.3 X线征象:骨与软骨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停滞。长骨向纵向及横向生长皆有障碍,长度变短,骨干变细,皮质变薄。

治疗方案
5.1 对已确定局部受照剂量超过骨损伤的参考阈剂量,无论有无骨损伤的临床或X线表现,均应脱离射线,凡出现骨损伤者,更应脱离放射线,或视全身情况改为非放射性工作。5.2 为预防和减轻放射性骨损伤的发生,应给予富含钙和蛋白质的饮食,注意适当活动。5.3 应用改善微循环和促进骨组织修复、再生的药物:如复方丹参、谷胱甘肽、抗坏血酸、降钙素、维生素A、维生素D、康力龙等蛋白同化激素,以及含钙制剂药物。5.4 有条件者也可应用高压氧治疗。5.5 注意避免骨损伤部位遭到外伤或感染,避免活检,皮肤出现明显萎缩或溃疡时应及时处理并采取手术治疗,用血循环良好的皮瓣或肌皮瓣覆盖,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消除创面。5.6 发生骨髓炎时,应给予抗感染治疗,并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彻底清除坏死骨,以带血管蒂的肌皮瓣充填腔穴和修复创面。5.7 单个指骨或趾骨出现骨髓炎时,应及时截指(趾),如累积多个指(趾)而保留剩余个别指(趾)已无功能时,可考虑截肢,但应慎重。截肢高度应超过损伤的近端3—5cm。

预防及预后
①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发生放射性事故,以避免产生放射性骨损伤。②为预防和减轻放射性骨损伤,放射性工作人员平时应给予富含钙和蛋白质的饮食,并注意适当运动,以促进骨骼健康。③放射性工作人员,必须做好上岗前及在岗期间每年一次的体检,必要时需进行应急健康检查。凡查出职业禁忌证者应禁止或脱离放射性作业。 中国职业病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