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干打垒”退休,矿工为共和国最有特色的住房送行
【蒲德贵 图文】
“干打垒,是矿工住房改善的见证者,是改革30年住房变迁的见证者,是松藻矿工的生活特色。”7月17日,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电公司矿工胥华明再次来到大石壁村,在即将拆除的“干打垒”住房前,再次看看见证共和国矿工住房越来越好的唯一见证者,总想对它说几句知心话也表感谢。
工棚、干打垒、新型住房一路走来【小标】
“干打垒”,生于60~70年代,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电公司矿工住房的标志性建筑。就地取材,乱石垒砌而成的三楼一底楼房,一室一厅、两室一厅、三室一厅,U型槽楼板,虽说不隔音,从中间而上的楼梯成“凸”型,建成后有厨房却没有卫生间,无阳台的结构。在那个年代,矿工能住上这样一套福利房,算是最幸福的家庭。
当年,“干打垒”成为了全国煤炭行业的标志性建筑,也成为矿工战胜困难,改善生活条件的“精神”动力,松藻“干打垒”精神在全国煤炭行业成为学习的榜样。
2000年,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矿区建设迈入快车道,福利分房逐渐被商品房所替代。分房政策的改变,新时期的矿工越来越渴望有一套自己喜欢的两室一厅、三室一厅,有书房、厨房、卫生间的住房。
进入2010年,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矿区“干打垒”被列为政府“棚户区”改造项目。大石壁村、红星村的20多栋“干打垒”住房完成了历史重任,进入拆除倒计时。
“干打垒”完成了历史重任,许多对“干打垒”居住情有独钟的矿工来到原居住地,看看他们曾经在一起生活的老“伙伴”,总想在它身上找回当年的记忆。
为干打垒送行,矿工生活越来越好【小标】
72岁的胥华明,在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电工作了30多年,是矿工住房改革的见证者之一。住过工棚、干打垒,如今,一家人住上了两室一厅带卫生间、厨房,还有阳台等设施齐全的新型住房。
“干打垒”退休消息传开后,许多年轻矿工赶在它“退休”之前,再次看望它,爱好摄影的矿工为它做最后的记录。在一幢幢“干打垒”楼房上寻找着最后的记忆,触摸乱石垒砌而成的墙体上,再一次接受了老一代矿工用“团结就是力量”书写的精神动力。
“‘干打垒’是松藻矿工的精神支柱,这里有孩子成长的快乐,这里有工友在院坝里的欢笑,这里有中国建筑史变迁的足迹,只要它一天不拆除,我会常回来看看它的。” 回忆起建矿初期住工棚,生产时期住“干打垒”,改革30年后住新型住房的胥华明说,现在的住房条件,比起建矿初期好百倍、万倍。路道宽敞,绿树成荫,有休闲广场,还有大型商场超市,生活更便捷。
“干打垒”走了,它代表松藻1.7万名矿工的精神史留下改善生活的原动力,它却为共和国建筑史开创了最环保的住房建设先河,永远活在松藻矿工心中,活在中国矿工的心中,松藻矿工的“干打垒”精神将在层层高楼的构筑中再创辉煌。
图片说明:
蒲德贵20100717-1:60~70年代,松藻矿工修建的“干打垒”住房。
蒲德贵20100717-2:老一代矿工胥华明,回到即将拆除的“干打垒”找回从前的记忆。
蒲德贵20100717-3: 许多新一代矿在“干打垒”精神的伴随下成长。
蒲德贵20100717-4: “凸”字型楼梯下,成为矿工家属休闲的好去处。
蒲德贵20100717-5: 正在拆除的干打垒住房。
蒲德贵20100717-6:原松藻指挥部军管会礼堂。
蒲德贵20100717-7: 三楼一底的“干打垒”房屋修建,成为煤炭行业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蒲德贵20100717-8: 新建的矿工住宅替代了“干打垒”住房。
蒲德贵20100717-9:如今,矿工住房装修追求新时尚。
邮编:401449 联系人:蒲德贵
电话:02348736353
地址:重庆市綦江县打通28公里石壕煤矿党委工作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