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1-8 20:10:05
|
查看全部
2.玉衣为何只有汉代用
公元前113年,刘胜的生命到了尽头,他和王后窦绾的最后归宿是长眠于满城陵山。满城陵山所属的汉北平县,是汉中山国最北的一个县。陵山是一座孤立的小山峰。这种依山开凿的埋葬方式,是刘胜效仿其祖父汉文帝刘恒的霸陵而成。
展馆墙上画了墓室布局图,陵墓的布局模仿了地上的宫殿,有象征厅堂的中室和象征卧室的后室,以及附设的侧室。墓道两侧还有车马房和库房。墓中还设有构思精妙的防盗和排水系统。
古人认为玉是山石之精,殓尸可以不朽,并由此派生出以玉殓葬的习俗。为了实现永生不朽的愿望,刘胜夫妇煞费苦心,他们身着金缕玉衣,头枕镶玉铜枕、胸背部放置玉璧、双手握玉璜,身体的九窍也以玉器填盖,窦绾还以镶玉漆棺殓葬。然而,不朽的愿望终究未能实现,出土时玉衣内仅存牙齿碎片和骨渣。
展出的这件金缕玉衣是刘胜的,共分头套、上衣、裤筒、手套和鞋5大部分,由2498片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玉片,用纯金丝连缀而成,全长188厘米,是目前发现的最完整的玉衣。
玉衣又称“玉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的葬服,也是汉代最具特色的丧葬用玉。除金缕外,因编缀玉片的丝用料不同,又有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和丝缕玉衣等。东汉时,玉衣的使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皇帝用金缕,诸侯王、列侯等用银缕,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曹魏黄初三年,魏文帝曹丕考虑到盗墓猖獗,而盗墓者为取得玉匣金缕,常用焚尸的方法,为保全汉氏先人的骨骸,他下令禁止使用玉衣,玉衣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3.发现大汉藩王
满城汉墓的发现实属偶然。1968年,解放军工程兵某部在满城县陵山进行战备施工时,意外发现了这座沉睡了2100多年的古墓。
记者专程登门采访了满城汉墓的主要发掘人卢兆荫老先生。91岁的卢兆荫,对当年的事记忆犹新。50年前的一天,他突然接到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秘书王廷芳的电话,让他去郭沫若的家中。郭沫若告诉他,满城发现了一座汉墓,可能还没有被盗过。1968年,那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地方机构已经瘫痪,在周恩来总理的安排下,郭沫若亲自主持调查和发掘工作。考古工作者和部队官兵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圆满地完成了中国考古史上最艰苦的一次重大发掘。
“我还记得在满城一号墓中,因为怕破坏湿度和温度,我们只能做了一个木梯子从工程兵炸出来的洞爬到墓里,连郭沫若也不例外。”卢兆荫回忆着。他也清晰地记得,刚刚出现的金缕玉衣通身都被压扁了,但是如此完整的玉衣还是让他非常激动,他又通过铭文判断这是第一代中山王刘胜的墓。墓主人级别之高,金缕玉衣和其他文物之完整,确实举世罕见。
满城汉墓是20世纪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它的发掘,创造了数项考古学之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在中国考古史、中国学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墓中出土的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反映了汉代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以及当时劳动人民的卓越智慧和非凡创造力。
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3月28号。(李韵 王君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