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退伍不褪色的“硬汉子”
——记兖矿集团杨村矿五好共产党员准备一区周春涛
一米八多的个头,膀大腰圆,走在人流中的周春涛总比一般人高一节、宽一块。他说话比较快,两个小时的采访他始终端坐,透射着军人的素质和煤矿工人的朴实厚重。
荆江大堤火线入党
作为一名复转军人,三年的军旅生涯让周春涛亲眼见证了香港、澳门回归、抗洪抢险这几件祖国的大事。特别是98年抗洪抢险让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不寻常的洗礼,提起那段动人心魄的往事,周春涛记忆犹新:“那是我人生经历的一个很大转折,就是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周春涛所属部队守卫长江最为险要的荆江大堤,部队刚驻扎下来就发生了一件让周春涛为之震动的事,“老百姓扛着大块的肉、提着大筐的水果呼呼啦啦围上来慰问我们,其中一位80岁的孤寡老人提着家里仅有的两只鸡走在最前面,他握着我们的手说‘你们来了,我们夜里才敢睡觉。’这一切都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了军民情深的真正含义。”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大堤一旦决口,十余万老百姓将身陷洪流之中。为了防止溃堤,周春涛和战友们冒着高温每天抗沙包都在几百袋,吃住都在大堤上。第六次洪峰期间,大堤突然出现了小小的缺口,危急时刻,周春涛冒着被冲走的危险第一个跳到淹没胸口的洪水里,战友们也紧随其后与他并肩形成一堵人墙。打下木桩,身体顶着;丢下沙包,身体挡住,缺口被堵住了,周春涛和战友们的胳膊也累得抽了筋。
经过抗洪抢险的考验,周春涛被组织批准提前入党。站在荆江大堤上宣誓的那一刻,周春涛的心就像拍打着堤岸的洪水不停翻涌,他暗下决心,我是个党员,任何急难险重的任务都要冲锋在前。
退伍不褪色
复转之后周春涛当了一名采煤工。参加工作那天,干了一辈子薄煤层并深知其中艰辛的父亲半真半假的对他说:“你要是干不了,就回来。”周春涛笑笑说:“我能适应。”
在部队是一名好兵,在煤矿也一样是一块好钢。但最矮处只有四五十公分、最高处也不过一米二三的工作面还着实让这个一米八的大个子为了难。别人弓着腰过的他要跪着过,别人跪着过的,他要趴着过,适应同样狭小的空间,周春涛要比别人付出更多。他坚持了下来,并很快适应了艰苦的工作环境。
“当时还是薄煤层炮采,他刚来就特别能干,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别人攉两节,他能攉三节,每次都是第一个完成任务。”提起他刚到工区那阵,周春涛的老班长吴夫胜记忆深刻。
攉大锨的力气活难不住周春涛,但回撤支柱的技巧活却让他费了不少心。“为什么老工人回撤支柱又快又省力,我这么大力气,还没有他们干得快?”周春涛边看边问边学,很快又摸清了先打替柱再回柱的窍门。
两年后,周春涛就当上了副班长。从工人到管理者的转变,周春涛更累了,不但爬的面比别人多了,还要嘴到、眼到、手到,谁干的慢了,他还要帮一把。年轻的周春涛当班长后,有的工人不服气,故意不配合。有一次,他安排一名老工人处理二合顶,在复检的时候发现隐患还没有消除。周春涛当即对这名老工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按规程给予了处罚,并帮他把隐患消除。对隐患嫉恶如仇的态度,让这名老工人心服口服。
“作为一名班组长要做到眼勤、嘴勤、手勤和腿勤;还要做一个有心人、细心人、热心人和放心人。”周春涛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每次班前会他都领学规程,认真排查安全不放心人员;他经常与职工谈心,摸情况,查原因,定对策。每次下井,周春涛都随身携带手镐、米尺、粉笔和记录本,敲敲量量,随时做标记和记录,以备复查。周春涛经常组织职工观看一些标准较高的样板工程,让职工了解什么是高标准,如何达到高标准,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力推动了队伍素质和工程质量的提升。
为协调推进薄煤层机械化,采煤一区被更名为准备一区,工区也由主抓生产变为主抓安装。今年年初,工区负责贯通4602工作面切眼,以保证设备的及时安装,整个工程工期紧、任务重。施工过程中,周春涛总是提前备齐必备物品,严把放炮角度和深度,狠抓出煤速度和支护质量,在他的精心组织下,他们班每天都多打两节溜子的距离,为提前完成贯通任务提供了保证。
自去年七一以来,周春涛带领班组职工先后参与并出色完成了315回撤、4602、九号、十号联络巷安装等重要安撤任务,为杨村矿正常的生产接续做出了不懈努力。多年来,周春涛所在的班组杜绝了轻伤以上事故,并连续50多个月被矿评为五好班组;他个人也数次荣获公司级五好党员、劳动模范,连年被矿评为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组长,今年他又一次站在了五好共产党员的领奖台上。(孙志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