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让受灾农户尽快用上电
--砀山供电公司全力做好7.17风灾抢险送电工作
2010年7月17日晚19时30分左右,砀山县突遭龙卷风和暴雨袭击。部分乡镇狂风伴随着暴雨,局部最高降雨量达92.3毫米,瞬时最大风力达13级以上。全县倒塌损毁房屋2700余间,受灾面积24万亩,受灾人口达28万人。风灾中,电力设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全县共造成1条110千伏线路,1条35千伏线路,56条10kV供电线路停电,涉及1045个配电台区,16万用户供电。灾情发生后,砀山供电公司迅速启动了应急抢修预案,连夜组织抢修队伍,第一时间投入抢险。
迅速清理树障
灾情就是命令。大风刚过,供电公司线路工区、修试所,供电所巡线班的全体同志立即奔赴到各个变电站、各条供电线路、各个配电台区进行全面巡查,检查停电原因,查看受灾情况。同时,及时对倒伏在线路上的树木进行砍伐和清理。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因树木导致停电的线路恢复送电,共清理树障 375 处,树木9650棵。
架设临时线路
受灾最严重的良梨乡于黄楼村所有房屋房顶全部被风掀起,多处房屋倒塌,村庄一片瓦砾,树木电杆被风刮断,电力线路全部被毁。全村村民集中村西边的一所学校临时安置居住。为让安置点的农民及时用上电,采取架设临时专用线路向安置点供电。抢修工作随之紧张有序展开。18日上午,设计线路走向,确定电杆及变压器座落位置。下午开挖杆坑、运送设备材料以及导线等;19日上午架设变压器、设立电杆、敷设导线。下午18时许,一条0.55千米(10千伏线路0.2千米,0.4千伏线路0.35千米,3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1台)的临时专用供电线路建成送电。送电后,受灾农民用上了电磁灶和电风扇等农用电器。受灾农民说,多亏早日用上电,我们平时做饭都是用煤球,木柴。可是,大雨把煤球、木柴全部淋湿了,烧水、做饭都成了问题,来电了,我们就可以用电磁灶烧水做饭了。
抢运设备材料
在清理完现场以后,设备材料需要及时运送到现场,以备抢修需要。由于全县所有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灾情,灾区点多面广,运送设备材料成为一项重要工作。该公司紧急调运材料,成立6个材料运输组,以电力物流分中心的人员为主,抽调机关工作人员参加,分片为各个供电所运送电力设备和器材。出动运输车辆30余台次,仅用1天多的时间内就将430余棵电杆运送到抢修现场。
全力组织抢修
成立抢修指挥部统一部署电网抢险恢复送电工作。建立了日调度制度,每天下午统计汇报抢修进展情况,布置第2天抢修。砀山县电网灾情也引起了省、市供电公司的高度重视,省公司副总经理曾德君,宿州供电公司总经理黄启明,党委书记贾立峰都亲赴重灾区于黄楼村查看电网受灾情况,要求砀山供电公司全力抢修,力争最短时间内恢复送电。宿州供电公司副总经理赵永军灾情发生后即来到砀山坐阵指挥电网抢修工作。
该公司根据供电所的划分组成16个抢修突击队,在全县范围内调配线路作业电工,组成精干的作业队伍进行抢修。对于灾情严重、作业量大的工作现场实行轮番作业,人员轮流休息,现场作业不停。个别灾情重的公司集中力量进行抢修。关帝庙供电所配变台区变压器被龙卷风掀翻,倒塌电杆16棵,公司派出技术力量最强的安装公司前去支援,集中一天时间完成安装任务。
抢修开展期间,公司工会及时到现场慰问员工,送去食品、饮料。安监部门的人员与抢修人员一道深入到现场,做好安全监督工作,保证抢修工程又好又快,不留安全隐患。
由于指挥有方、措施具体,落实有力,砀山县电网抢修工作紧张有序开展。18日(灾后第1天)全县电网主网架电力供应己经基本恢复。尚有损坏严重的1条10千伏线路,238个配电台区没有恢复送电。19日(灾后第2天)在大规模组织抢修后,尚余1 条10千伏线路 , 85 个台区没有恢复供电。20日(灾后第3天),10千伏线路全部送电,还有36 个配电台区没有恢复送电。现抢修工作仍在继续,砀山供电公司将按照省电力公司曾副总的要求,加大抢险工作力度,力争再用3天时间全部恢复送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