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33|回复: 5

石油“新铁人”王启民:为大庆油田插上“科技翅膀”

发表于 2019-1-28 12:32:0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19-01-28 08:05:30
  来源:
经济参考报

[/table]
[table=100%,#ffffff]


20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曾诞生我国石油英雄——“铁人”王进喜。半个多世纪过去,这片热土上又孕育了科技兴油保稳产的“新时期铁人”王启民。
  “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研究怎么开发好大庆油田。”前不久荣获“改革先锋”、今年83岁的王启民说。
  从波澜壮阔的石油大会战,到原油5000万吨以上27年高产稳产,再到建设百年油田新实践,王启民始终坚守石油科研一线,为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插上“科技翅膀”。
  解放思想 推翻“贫油”诊断
  时间回到20世纪60年代,外国专家断言,中国人靠自己的力量开发不了地下储层复杂的油田,还妄图用石油卡住我们的脖子。面对这份“贫油论”“诊断书”,不少人顾虑重重不敢上前。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铁人”王进喜的誓言在脑海回荡,那时以实习生身份参与石油大会战的王启民在心底呐喊:“宁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
  抱定这样的信念,1961年,这个出生于浙江水乡的南方小伙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后,毅然北上,只身来到大庆油田。那时,王启民写下一副对联:“莫看毛头小伙子,敢笑天下第一流”,横批是“闯将在此”,他立志要靠中国自己的力量,闯出一条油田开发之路。
  王启民坚信,要开发好油田,既要树立敢为天下先的雄心壮志,更要从地下规律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不照搬国外,又不照抄书本,他组织开辟了9平方公里的“分层开采、接替稳产”试验区。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0年。
  十年磨一剑,不负有心人。王启民组织绘制的第一张高含水期地下油水饱和度图问世,不仅揭示了油田各个含水期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六分四清”分层开采调整控制技术和“层系细分开发调整”技术。这两项技术成果先后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全国科技进步特等奖。
  这一时期,大庆油田原油产量平均以每年28%的速度递增,实现上产5000万吨,跨入了世界特大型油田行列。据统计,这些成倍增长的原油为国家换回了大量的外汇,其中最高年份全国每100元换汇额就有大庆石油创造的14元。
编辑:
杨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8 13:12:46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18:25:20 | 查看全部

回 1楼(敬业心) 的帖子

感谢孙老师来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9 18:26:10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4 08:17:07 | 查看全部
柳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4 08:17:19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问好柳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