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1-31 08:53:53
|
查看全部
春联的现代传承
作为传统文化习俗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人们依然延续着写春联、贴福字的传统,弘扬传统文化愈发红火。各地举办传承传统文化、书写春联恭贺新春等活动,让年味更加浓郁,让文化更有生机。

1月7日,故宫博物院“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开幕。展览展出近千件展品,为观众呈现充满年味的紫禁城。其中包括宫廷对联的展示——宫中春联的撰写,主要由饱学善书的翰林们来完成,皇帝也会亲自撰写春联赐给臣子们。比如乾隆年间的张照,就颇得皇帝赏识,经常书写春联,乾隆爷还曾御书“春送来一门吉庆,天赐与两子平安”的春联赐予他。

1月27日,南京在650余岁明城墙中华门城门举行挂春联仪式,同时邀请了150位书法名家和400位青少年走上明城墙,一同书写新年春联和“福字”,免费送给市民。参与者表示,能够通过写、送春联的形式把祝福传递给他人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城墙上写春联,新年开门红。不少家长特意带着上小学的孩子来到活动现场,一方面感受浓浓的年味,另一方面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带一对春联、几个福字回家,新的一年一定会有好运。”

1月28日,“我到孔府过大年”活动在孔子故里曲阜正式启动,再现“天下第一家”孔府的“专属年味”。其中写春联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孔府春联依据清乾隆二十四年间的春联底本书写,有严格的形式和固定的文辞,春联的长、宽及张贴位置也有统一规定。孔府春联从不同角度颂扬了孔府的福威,体现出圣人之家的门第尊贵,气派非凡。
“财源广进平安宅,福水长流幸福家”。一幅幅喜庆的对联,传承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的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几千年来,从毛笔书写,到彩纸印刷,从村落间长者的祈愿,到城市里陌生人的祝福,春联的形式不断演变,春联的内容也在“与时俱进”,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年味,是中国人骨子里永远的珍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