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通过文成会向国内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捐款。对于在海外遇到困难的同胞,大家也会一起凑钱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郑爱珍表示,“我做慈善别无他求,只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让自己获得内心的满足。我会一直坚持,也让我的子孙后代们一直坚持做好慈善。”
促中德交流
在中餐行业奋斗多年,郑爱珍不仅有“中国胃”,更有一颗“中国心”。
“直到现在,我依然保留中国护照。我已经打定主意,一辈子不换中国护照。”郑爱珍自豪地表示,“这是我的‘中国心’。”
郑爱珍对祖国的深情,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的孩子们。郑爱珍说,“我的三个孩子都是从一岁起就开始学中文。我们在家里一般用中文交流,他们不仅能说,还能写会认,我买了很多中文书供他们阅读。”
“中德关系一直在进步。”谈起自己在德国生活多年的亲身感受,郑爱珍感慨说,“我身边的德国朋友都很关注中国发展,喜欢中国文化。许多德国老人很喜欢我分享的中国传统养生之道。在中秋节、农历新年等中国传统节日,我们会和德国朋友一起庆祝。哈瑙市和浙江省台州市还是友好城市,经常开展各种友好交流活动。”
接待商务考察团、文化交流团、媒体访问团,开展中德文化、经贸、人才等领域的交流活动,作为德国侨领代表回国考察学习……身为德国华侨华人联合会副主席的郑爱珍,工作格外充实。“稻香坊”还曾为“中华风韵”大型经典民族舞剧《丝路花雨》、中华小姐环球大赛欧洲区总决赛等活动提供餐饮赞助,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的见证。
郑爱珍曾在北京参加过两次海外侨领研修班的学习。“每次都收获满满。”郑爱珍赞叹说,“我学习到了如何加强侨社侨团的团结、如何做大做好品牌等实用知识,也对中国国情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回到德国后,我会把学到的新知识、了解的新情况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消除一些人对中国的误会和偏见。”(本报记者 李嘉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