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0|回复: 0

[转贴] 有一个少年在思考死亡和自由

发表于 2019-1-31 20:45:1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陈仁杰 《做人与处世》

6岁的我,是否有和《少年时代》里的梅森一样,躺在草地上,仰望天空,思考着奇怪的问题,我早已忘了。可有一点是如此的相同,6岁的空气中弥漫一股淡淡的忧伤。在一次洗澡时,我突然问妈妈,人为什么会死?我们不能像神仙那样永远活着吗?

这疑问不是无缘由地产生,问题产生前的那时,我大伯刚刚去世,我仍记得奶奶跟我说大伯死了,烧掉了。可那个时候,我不明白死是什么,死应该就是离开吧。此后的某几个清晨,我都会坐在家门口,跟妈妈说,我想大伯。妈妈说大伯死了,想也没用。此后同,我便对死亡产生了一丝恐惧。但只要让自己忙起来,我便忘了死亡这种事。

就这样忙到了七年级。七年级时,我去小城之外的地方读书。有好多个夜晚,在睡前突然又思考起死亡。如果一切都忙完了,要怎么活?活着终究还是要死,那活着有什么意义?为什么就不能自由地活着呢?如果让身边的人知道我满脑子想这样的人类的终极问题,会不会认为我疯了?

自由地活着,一直是我的坚持。可基廷说过:“但唯有在梦中,人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可能有人会说:“我们现在不就挺自由的?”自由吗?我们陷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应付各种考各种评各种争,生命要承受如此多的拘束。所以《无声告白》的封面才会说:“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找到真正的自己也就自由了。

可森妈摆脱了一切,自由了,却发现自己老了,什么都干不了,真正的自己已经消失了。所有的理想都已实现,回忆自己的过去,像一个个里程碑一样。与他人无异,她落泪了,因为剩下的就只有死亡——最后一个里程碑。而这辈子就像个普通人般度过了,这是她落泪的原因。导致她如此的是谁?她的儿女。所以她才会说:“你现在离开你母亲的时候还那么开心!”我们长大了,父母慢慢变老了,看着我们离开他们出去的闯荡的笑脸,回忆过去为我们的忧与悲,谁心里也不是个滋味。

纵观《少年时代》,不仅是在书写一个少年如何成长,更是书写他的母亲怎样变老的。那一个个片段、瞬间都是那样的真实、平凡。但一个人的记忆不也是这样吗?我此刻还能记得每次道出“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的无奈,与旁人不解的嘲笑, 以及最后有一个早晨想到:空想无用,从此便对死亡释然了。

18岁的梅森是否和我一样,因心中的一个问题释然而得到成长,过完了少年时代,我不清楚。但是他获得知己,谈论瞬间即永恒的那一瞬,尘埃落定了。少年时代在这一瞬又一瞬中悄然而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