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2-7 15:02:54
|
查看全部
压岁
压岁压岁压住邪祟。过年给孩子“压岁钱”的习俗在中国流传千年,但“压岁钱”最初并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一种佩戴在身上的装饰品,用意是镇恶驱邪。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在汉代,它最初的名字叫做“压胜钱”。明清时“压岁钱”才有了正式的名字。清代典籍《燕京岁时记》中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清人吴曼云有诗云:
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 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压岁钱”逐步向“钱”上过渡,给孩子买玩具食物、添置学习用品、理财投资……现代人往往纠结于压岁钱的多少,而忽略了它原本的文化内涵。一份美好的祝愿有时更能体现长辈的关心。
拜年
拜年是春节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过去拜年主要是指向长者叩头问安,恭贺新年。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手势学起来 标准的男子作揖姿势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 因为右手是攻击手,要包住以示善意。 女子则相反,但女子不抱拳,只压手。 记住了吗?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方式不断更新,电话短信,QQ微信,网络视频……
还记得除夕夜整晚被群发的拜年短信轰炸吗? 老李发给老王的信息落款却是老杨,真尴尬! 不过
当新春的祝福变成了例行公事的转发,
就连江南四大才子文征明也不能免俗: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看到满屋的拜帖,文征明也跟随了潮流写起了拜帖。在他看来,世人只是觉得这种方式过于简单,但并不认为这是空虚的礼节,毕竟礼多人不怪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