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37|回复: 0

张爱萍在盐阜区二三事

发表于 2010-7-22 19:27:4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后任新四军三师八旅旅长、副师长)张爱萍于1940年10月,率部从皖东北挺进盐阜区,直到1944年夏调任新四军四师师长去淮北,在盐阜区生活了近4年,足迹遍布盐城、建湖、射阳、阜宁、滨海等地,留下了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修暗坝揍日寇

  横贯盐阜地区东西的射阳河,西连洪泽湖,东抵黄海,宽约60米,是一条水上交通大动脉。河上无桥,过河要乘渡船。一旦打起仗来,靠渡船过河,必定会延误时间,影响行动,而射阳河南岸日伪据点较少,利于群众和部队疏散。张爱萍决定:修一条暗坝,把射阳河拦腰斩断,打起仗来既可以通行,又可以阻敌。

  新四军第三师七旅二十一团团长王良太接受这一任务后,立即组织部队与民工开工筑坝。没有料到出师不利,由于水深流急,倒下去的土石一下就被河水冲走,500多人两天的劳动成果付诸东流。

  张爱萍接到这一报告,当即跨上枣红马赶到工地,只见两岸黑压压的人群在望河兴叹。王良太向张爱萍作了详细汇报,准备组织民工再做一次填河试验。张爱萍说:“可以,我们需要配合—下。”正说着,他叫人找来一根长长的竹竿,自己跳到船上,在靠岸倒下土石的地方,把竹竿插入水中。王良太要替他把住竹竿,他摇摇头:“这个需要自己动手。”

  岸边的土石倒入水中时,直撞得竹竿乱颤,土石掀起的波浪也把小船直往河心里推。张爱萍站立船头,紧紧戳下长长的竹竿。不大—会儿,倒入水中的土石又被冲走了。张爱萍这才拔起了竹竿,对王良太说:“有办法。根据这水的流速及土石落下的份量,可以增多土石,量轻易浮,土少则易失。可以组织起百十人的队伍,组成十路纵队装好成筐成袋的沙石,前后左右十筐十袋的同时倒入,这样即便流也流不走多少,南北岸同时进行,不愁大坝不早日合龙。”

  王良太立即组织实施,果然灵验。大家干劲越来越大,两个昼夜就把暗坝筑成。暗坎顶部低于水面50公分,不了解内情的人根本想不到水下有坝的。
 在改造地形的同时,张爱萍进行了兵力部署:由八旅参谋长兼团长胡继成带领二十三团在阜宁地区,由团长谢振华带领二十四团在阜东滨海地区,采取宽大正面战术分散迎击敌人;团长王良太带领二十一团在射阳河南建阳地区,团长张天云带领二十二团转移到盐河西淮海区隐蔽待机;各县总队除留小部在原地以麻雀战术对敌作战外,其他按营、按连分散隐蔽,伺机配合主力部队作战。整个盐阜区张弓待发,严阵以待。

  一天清晨,张爱萍接到了敌人将对盐阜地区进行“扫荡”的情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对如何有计划有步骤地粉碎敌人进攻,张爱萍已经是成竹在胸了。日军从射阳河口合德镇驶出的两艘炮艇,沿射阳河逆流而上。汽笛乱鸣,狂行疾驶,船上两挺机枪不时向两岸疯狂扫射。突然,前面的一艘撞到了我军民修筑的暗坝上,立刻瘫痪;后面的又撞到前边的一艘,重伤难动。直到天晚又开来一艘炮艇,才把后面的一艘重伤的拖走。自此,射阳河上再也听不到日军的汽笛声了。

  各地方部队及民兵主动配合,对当面日、伪军进行阻截、尾追,敌退守据点时则予以围困、袭扰。二十一团在建阳、盐城之部队,在地方部队配合下,分袭湖垛、蒋营、伍佑、便仓、新兴场、大岗、沙沟等日伪据点,使敌军惊叹:“鬼子‘扫荡’新四军,新四军‘扫荡’我们!”
 传单显神威

  张爱萍十分重视瓦解日伪军的政治宣传工作,他亲自编传单,教干部战士学政治喊话。有一次,新四军三师准备攻打阜宁城,战斗打响前,张爱萍编了一张传单:

  伪军兄弟们,碉堡靠不牢。

  碉堡里不长粮,碉堡里不长草。

  新四军一包抄,没吃没烧怎得了?

  大炮一声鬼神号,城墙坍,碉堡飞,

  劝告伪军一句话:

  日寇占的中国地,日寇杀的中国人,

  哪里躲来哪里逃?

  你们也是中国人,为什么不掉转枪口打日本?

  新四军从来说话算得数:

  只要你们打日寇,

  “既往不咎,立功受奖”,

  希望你们快快觉醒,走这阳关道!

  这张传单印了上千份,张爱萍叫战士们用芦苇做成土箭,夹上这张传单,射到碉堡里。伪军头目发现了,下令收缴,可是伪军们平时受够日军和伪军官的气,早就人心涣散,不想干了,见了新四军传单,互相偷偷传着看,觉得有道理。伪军里有个姓王的排长,他上有父母,下有一个3岁儿子,他觉得新四军的宣传有道理,特地派他妻子从碉堡出来,带了个纸条,上面写着:“我过去走的路错了。我现在明白了,决心不再干这肮脏的事了。我承认,我下乡抢过粮,只是没杀过人、放过火。现在,我到上海去了,你们以后看我行动吧!”

  传单教育了许多人,姓王的伪军排长只是其中的一个。由于传单的政治攻势,许多伪军临阵不开枪,新四军靠近就投降,阜宁城被我军顺利解放了。
敌堡夺牛还

  1941年农历十一月十九日的晚上,新四军三师副师长张爱萍,把警卫连战士集中起来,进行战前动员。他说:前几天,日伪军下乡,把老百姓的耕牛全抢去了,大家都愁着开春没法搞生产,我们要为老百姓分忧解愁,今晚就去把牛夺回来。

  出发前,乡农会主任陈元,抓来一只红毛公鸡,手提钢刀,大步向前,一刀剁掉鸡头,鸡血滴进酒碗里,双手端起碗,大声说:“有决心把牛夺回来的,过来喝酒宣誓!”哗地一下,几十个战士,一齐拥向酒碗。

  半夜,没有月亮,天色漆黑。队伍在紧靠海关镇的草滩上隐蔽下来。张爱萍带着几个战士,一直摸到敌人的土圩子下边。

  “什么人?”敌人哨兵大声喝道。随着拉动枪栓的声音,两条黑影窜了出来。

  “送钱来赎牛的,找王子磐乡长!”陈元不紧不慢地答道。

  “为什么这么晚才来?”

  “嗨嗨,白天不方便。不信,这里有通行证。”

  一个敌人走过来看证件,说时迟,那时快,张爱萍立即用手枪顶住这家伙的胸口,缴了他的枪。另一个敌人没来得及出声,也成了战士手下的俘虏,被捆了丢在一边。伏在圩外草滩里的战士趁机潜入进来,陈元在前领路,一部分人往牛栏摸去,一部分人负责掩护。突然,手电筒一亮,一个敌人朝牛栏走来。张爱萍飞身上前,将麻绳套到他的脖子上,转向一背,那家伙两脚离地,枪落在地上。旁边一个战士,上来把他的嘴塞住,捆绑结实了。

  就在这紧张时刻,敌人警犬突然“汪!汪!汪汪!”狂吠起来。内圩的碉堡上“啪啪”射出两颗探照弹,把海关镇照得通明透亮,夺牛的战士只好隐蔽埋伏下来。

  突然,“嗒嗒嗒嗒!”东南方向枪声大作,负责掩护的三排与内圩敌人交上了火。

  陈元带领的一排战士,在据点内的养牛人配合下,抓住机会,用刀割断牛绳,赶着牛涌出牛栏,骨碌骨碌地过了圩河,进入草滩飞快地跑了。

  一颗通红的火球飞上天空,又慢慢落下。一排战士按照事先计划,放出完成任务的信号弹,表示撤出据点了。而敌人的枪,还“嗒嗒嗒”、“咚咚咚”毫无目的地在响着。陈元大声地喊道:“王八鬼子听着,王子磐也听着,牛我们如数收到啦,用不着打收条呀!钱等丰收以后再送来吧!”

  敌人的枪声更紧了,炒豆似的,连成一片。

  这时东方已经大亮,阳光照在牛身上,像涂上了紫红的油彩惹人爱,它们也好像知道要回到久别的主人身边,得意地甩着尾巴。张爱萍和战士们一起钻出草滩,跑上一片高岗,停下来休息,这才发现自己的衣裳撕破了一角,脸上也划出了几条血道道。战士们关切地问他要不要包扎一下,他却说:“不要紧。”当张爱萍和战士们回到唐家洼,老百姓们满怀喜悦的心情,牵回自己的耕牛时,眼里闪动着激动的泪花。

  如今,唐家洼老人,还常常讲起张爱萍带战士进敌堡夺牛这段故事。
自罚立正十分钟

  张爱萍很注重自身的表率作用。他要求干部、战士按时参加操练,不准迟到早退。他自己向来都是提前赶到操场,看着部队集合。一天清晨,他又提前奔向操场,可刚走不远,就被黄克诚叫住谈事,谈着谈着,5分钟过去了,张爱萍看了看怀表说:“部队已集合好,等会操之后,我再来找你!”说着急忙跑步赶往操场。

  此时,各团指战员已集合完毕,各团团长在指挥本团战士做着队列动作,等待师首长的到来,但心里却有点惊诧:“向来时间观念极强的张副师长,这次是怎么了?”就在大家疑虑、焦急甚至有些担心的时候,张爱萍跑步来到操场,站到了自己的指挥位置。

  会操结束后,张爱萍作了简明扼要的讲话之后,郑重宣布:“副师长张爱萍,今天会操迟到4分钟,要罚站10分钟;各部队自行带队回去,张爱萍原地罚站。”说罢,便以标准的立正姿势,纹丝不动地站在那儿。

  全场始之愕然,继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各团指挥员几乎不约而同地发布口令:“立正!”战士立正,干部立正,这个团立正,那个团也立正,似乎操场上的一切——树木、花草甚至空气都在立正,陪伴着在指挥位置上立正受罚的张爱萍。

  张爱萍见操场上的所有指战员都在陪自己罚站,一股热浪涌上心头,他大声说道:“我的错误由我本人承担,与部队无关,各团团长把部队带回去!”

  片刻沉默之后,二十二团团长张天云大声回答:“首长不离开操场,大家绝不离开!”一人起了头,全场立刻响起了节奏鲜明的声音:“陪站到底,绝不离开!”一个个立正的腰杆好像挺得更直了,一双双饱含钦敬之情的目光注视着张爱萍。

  张爱萍心里如热浪翻滚:多么好的部属,多么好的战士啊!任何一个领导都没有特殊的权利,任何一级指挥员都必须尊重爱护自己的部下,不严以律己的将领是不合格的将领,不关心爱护部属的领导是不称职的领导……

  时间过得真快,十分钟一下就过去了,张爱萍走上前和同志们一一握手,一再向大家表示道歉和感谢。
公开作检讨

  日伪军在苏北抗日根据地新设据点后,其部分主力继续分区“搜剿”,张爱萍决定率三师八旅指挥部及直属队,从日伪占领区北渡射阳河,向滨海县八滩地区转移。

  当日黄昏,张爱萍派出4名侦察员前去找船,计划让部队在上半夜全部渡过河去,下半夜行军,力争天亮前赶到八滩,以防白天行军,被日伪军发现。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行动方案,第一环则是渡河,而搞到船则是渡河的关键。

  时过半夜,4名侦察员还未回来。张爱萍不由得担心和焦虑起来,担心的是这几位同志会不会遇到了敌人,出了问题;焦急的是时间不等人,再等一会儿,不要说天亮前赶到八滩,就是天亮前渡过河也很困难。而且,天亮之后,分区“搜剿”的敌人,就有可能赶到这里,如与敌人展开正面交锋,必然有很大危险。

  过了半个钟头,还没有动静,张爱萍如坐针毡。又过了半个钟头,依然没有动静,时钟渐渐指向凌晨2时,张爱萍当机立断,不能等了,他命令部队立即出发,向射阳河渡口挺进。他自己带着两个侦察员,拄起一根竹竿,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心急脚快,当他登上射阳河岸时,已经远远赶在了部队的前面。

  张爱萍在河堤上侧耳听听,又转身观察了四周,没发现什么异常,便快步赶到河边。河边居然停靠着一只船,朦胧中见船上有两团黑乎乎的东西。张爱萍顺手摸了块小石子掷过去,没有动静,他便纵身跳上了船,俯近黑影一看,竟然是他派来的2个侦察员,他们头伏在膝上已经睡着了。

  一股从未有过的怒气,顿时涌上张爱萍的心头,他挥起手中的竹竿,照着两个人的后背“叭、叭”就是两下。两个侦察员猝然惊醒,触电般爬了起来,怯生生地立正站立。“你们真混蛋了!搞到船也不回去报告,倒在这儿做起梦来了!”张爱萍骂道,“他们两个呢?”
一个侦察员愧悔交加地说:“他两个到下游去拉另一只船了,原计划,拉过来那只船,再回去报告。”

  “你们也不看看这是什么时候,这到什么时候了?为什么不能先回去一个人报告呢?耽误了我整个部队过河的时间!”两个人连连点头,默不作声。张爱萍指了指跟他来的两个侦察员:“你跑步到下游帮他们两个拉船。你跑步通知部队,快速前进!”

  等整个部队过完河,天已经亮了,部队不能行进了。张爱萍命令部队隐蔽到一个树林里,到了天晚,才启程赶往八滩。

  八滩是一个傍海的小镇,驻有一个伪军连。八旅警卫营一举消灭了这个伪军连,将旅指挥部设在了八滩附近的一个村子里。部队住下之后,张爱萍专门到侦察营,召开了全营大会。大家都知道,这个会是为侦察员找渡船的失误召开的,少不了要挨一顿重重地批评。没想到张爱萍却以平和的语气讲道:

  “大家知道在过射阳河时,我打了两位侦察员同志,这是不对的。打骂战士是军阀作风,是军阀残余在作怪。它是一种腐蚀剂,损害干部战士之间的团结。这在我们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里,是不允许的。这里,我向两位侦察员同志道歉,向大家检讨。今后,我一定改正。”

  张爱萍的检讨,极大地震撼着每个人的心。两个侦察员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一个说:“不,是我们的不对,我们耽误了部队的行动。现在深感对不起首长,对不起大家!首长打我们是应该的!而且还应该给我们最严厉的处分。”说着掉下了眼泪。另一个人的眼圈也泛红了。

  张爱萍走到他俩的跟前,两只手分别拍了拍他们的肩头,把他们按到了座位上,然后说:“连日的行军,大家都很疲劳,年轻人又好困倦,按说你们打个盹,是可以理解、可以原谅的。但是,军事行动不得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对你们的失误,我可以批评,但不应该打人骂人,打骂总是不对的……”

  “不,首长没有错,是我们的不对!”营长站起来说。接着,全营指战员都站了起来,异口同声:“首长没有错,是我们的不对,是我们的不对!”那两个侦察员眼含泪水大声说:“不,是我俩的不对。我们影响了部队的行动!请处分我们吧!”

  张爱萍大声说:“谢谢同志们,谢谢大家对我工作上的支持。我们对敌人的反击还没有开始,反‘扫荡’的第一阶段‘反包围’,刚刚过去。第二阶段‘反清剿’正在进行,等我们的反击开始,还有不少硬仗、恶仗等着我们去打。让我们齐心协力,握成铁拳,去夺取反‘扫荡’的彻底胜利,夺取全国解放的彻底胜利!”

  营长出列敬礼:“请首长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我们侦察营,我们坚决完成任务!”

  翌日,伪军500余人复占八滩并有设立据点的迹象。侦察营主动请战,张爱萍准战,同时命令二十四团主力及阜东总队一部共同参战,打敌于立足未稳。激战一夜,八滩之敌分两路逃窜,侦察营用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献血救伤员

  1943年2月,新四军三师八旅在张爱萍的率领下,投入了反日伪军对盐阜区第二次大“扫荡”的战斗,在连续的对日伪军作战中,一批又一批重伤员从前线送到了后方医院。当时气候十分寒冷,滴水成冰,医疗物资又十分缺乏。张爱萍十分惦记伤员,他趁战斗间隙,特地赶到后方医院,一来看望伤员,二来了解医疗救护情况。他来到后方医院,只见医护人员将池塘里的冰打破,清洗纱布、绷带。没有了擦拭伤口的卫生药棉,医护人员就把棉衣撕开,取出棉絮,用碱水清洗消毒。没有消炎药水,就用盐水给伤员清洗伤口。夹板不够用,医护人员就用高粱秆扎简易夹板。夜晚气温极低,伤员衣褥单薄,好多体质差的伤员冻得不行,医护人员就把砖头烤红,然后往砖头上泼凉水,用旧布包好给伤员取暖。没有换药操作用的金属镊子,医护人员就找来竹筷劈开、削尖,然后放进蒸笼消毒,用来当镊子,给伤员换药。张爱萍看了心里深受感动。此时,刚好有一个从前线送来的重伤员大出血,必须立即输血抢救。当时根本没有现存的血液备用。医护人员都抢着要抽自己的血,张爱萍连忙上前,一边捋袖子一边说:我的血是O型,不必化验,可以多争取时间抢救。医务排长来林松也没看来人是谁,拿起针筒就抽血,很快200毫升血输进了这位失血过多的重伤员体内,这个伤员终于脱离了危险。

  直到这时,医护人员才发现,刚才献血的竟是副师长张爱萍,抱歉地说:“对不起首长,我们只顾抢救伤员,不知道献血的是您,让首长受累了。”张爱萍严肃地说:“同志们在火线上奋战,为抗日受伤下火线来,我们更应尽力挽救他们的生命。献点血,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应该!”


本文来源人民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