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2-16 16:21:33
|
查看全部
铸就精神信念,勇担民族复兴大任
创作与鉴赏、文艺家与读者受众相辅相成,互补共进,比翼齐飞。发挥文艺在培养时代新人中的作用,需要高质量、高品位的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培养造就青年一代的精神素质。
一是通过高质量、高品位的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培养时代新人增强“四个意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是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精神指引。以影视艺术为例,一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精品力作如电视剧《长征》《延安颂》《寻路》和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血战湘江》等,一批讴歌改革开放40年的优秀作品如电视剧《大江大河》《大浦东》《启航》和电影《十八洞村》《大路朝天》等,都极具艺术魅力,既增强广大观众尤其是时代新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又提高他们学习、领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二是通过高质量、高品位的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培养时代新人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成长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崇尚者、认真践行者、热情传播者。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引导文艺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自觉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和做人处事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这是对文艺工作者的殷殷厚望。打铁先须自身硬,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文艺作品的创作中,才可能令广大读者受众从鉴赏中获得精神正能量。文艺给人以价值引领、精神向导和审美启迪,创作者自身的思想水平、道德修养、审美能力是根本。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欲作传世之文,必先怀传世之心。创作者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想一想近年来广受好评的文艺佳作如豫剧《焦裕禄》、话剧《柳青》《平凡的世界》、湘剧《月亮粑粑》、歌剧《马向阳下乡记》等,都反复印证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三是通过高品位、高质量的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培养时代新人在继承中创新,成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忠实坚守者、善于传承者、勇于创新者。习近平同志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对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继承其中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教育理念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也才能在传承红色基因、继承革命文化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中创新发展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此外,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还应通过高质量、高品位的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培养时代新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伟大实践中铸就健全人格、职业操守、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历史眼光、全球视野、创新精神。
(作者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 人民日报 》( 2019年02月15日 20 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