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8|回复: 0

[转贴] 儿时闹元宵

发表于 2019-2-19 19:42:4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管道公司 曹吉祥

    民间有句俗语,叫十五不过都是年。这不,过完春节7天长假,人们自然而然地就盼着元宵节了。城镇的大街小巷就开始布置挂灯笼、扯红绸横幅、备高跷旱船、选场子唱大戏、进行舞狮舞龙训练,大力营造闹元宵的欢乐喜庆氛围。

    这使我回忆起小时候过元宵节的情景。我是五十年代生人,那时经济不富裕,灯笼还很稀少。元宵节前家家户户就自己扎灯笼。也就是用红布裹个笼子,将电灯泡放在里面,挂在门前,等正月十五晚上把电灯泡通上电,家家户户红火通明。遇到雨雪天气,小雨淅淅沥沥,雪打灯笼漫天飞舞,那可真是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雨雪滋润着禾苗茁壮成长。

    正月十五这天,孩子们还没有开学,玩捉迷藏、踩高跷、打陀螺、斗鸡游戏,大伙们兴高采烈,不亦乐乎。

    正月十五吃元宵,也叫吃汤圆,是全国各地共同的传统习俗。因汤圆也称“汤圆”、“圆子”、“团子”。每到正月十五,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另外,“汤圆”的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但那时汤圆都是自己做。就是将花生仁、冰糖、核桃仁等碾碎放进米面里成团圆状,然后煮熟。吃的甜香可口,津津有味,寓意生活甜甜蜜蜜,幸福永远。

    那时农村还没有普及放烟花,孩子们为了找乐,早把初春的寒冷忘在了脑后,正月十五晚上,就在村边的田地里用抱来的玉米杆、芝麻杆、黄豆杆点燃,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远处听就像放烟花爆竹,近处看火光点点,就像时隐时现的篝火,把大地照的红彤彤的。火光照出孩子们红扑扑的脸蛋,大家围着火堆唱啊跳的,一直到深夜,喜悦心情难以言表。

    我和小伙伴们还用高粱穗脱子后扎成的刷子,或者用烂布条捆扎成一个团,然后蘸上煤油点燃,用绳子系着让其旋转,在夜晚会划出一道道弧光,还美其名曰叫社火。

    大家玩足疯够之后,就跑十几里地到乡镇上看大戏。由于人多,孩子们就爬在树上,说是看戏,实际上年龄小看不出门道,是在看热闹。几个小时后戏玩人散,这才拖着疲乏的身体回家。

    现在想想,尽管我的儿童时代生活不是很富裕,文化生活更无法与今天相比,但过年开心快乐的心情,期盼生活幸福的愿望与今天的孩子们是一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