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玉器雕刻从来没有间断过,即使玉器萧条的南北朝时期,也没有间断过。所以说中国的玉文化是瓷器,青铜器,字画文化都不好比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玉文化一直是萧条低迷,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瓷器毁了,可以再烧;青铜器可以再做,字画可以再画。玉器不能再生,却不如那么些可以再生的东西。这就是中国的人的幽默,把可以再生的当宝贝,把不能再生的当垃圾,把间断的文化当希罕,把完整的文化不当回事。
国人怎么了?你们稍微注意一下,国家的“国”字也是一块玉围起来的,玉皇大帝也是“玉”字在前,无物好比。亭亭玉立,玉体,玉肤,玉树凌风,玉人何处教吹萧,世上最美好的词,最高超的词都被玉字占用,围困一块玉就是一个国家。这样美好的玉,国人却不当回事,反而把到了汉朝就没有了的青铜器,宋朝才发明创造出来的瓷器,一见水就毁于一旦的字画当宝贝。这就是中国人的幽默,把周正龙的假老虎当宝贝,在媒体大势炒作,把东北动物园里的真老虎活活饿死,还不让记者报道。 说到玉器,收藏玉的藏友肯定知道杨伯达,周南泉,古方,还有北大的李谚君和草根专家王敬之,这几个人都出了书,有的还是著作等身,对他们的书的质量如何,我不好去评说,因为我也结合个人的收藏体会写过一本,后来见他们以及一些书本专家们相继出版发行了一大堆鉴赏玉器的书籍,我也就放弃了出版发行的念头。 我知道写书不容易,出版发行更不容易,得到好评,流传下去受到后人的爱戴更是相当的不容易,所以对任何人的书我很少评论。还是让后人和时间去考验评价吧。一本书的好与不好,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见解。就象当年张艺谋的电影《红高梁》,国内视为垃圾,国外获大奖一样,看你从哪个角度欣赏。 当然了,书本是书本,在古玩市场上最忌讳书本知识大于实战经验,不信你把这几人的写的书从头到尾一字不漏的背下来看看,到了古玩市场你是第一个买假货的。再不信可以让这几个写书的到古玩市场练练眼力,捡捡漏,买假货的肯定是这几个写书的。在古玩市场,真货假货并不认你是什么写书还是不写书,眼力不行,写在多的书也没有用.为什么一些写书的专家和博物馆里的所谓的专家不敢到古玩市场上考古,怕的是丢不起这个人,更怕的是丢掉自己的吃饭的家伙.还说大话从来不到古玩市场,都是假东西,从来不到市场,又怎么知道都是假东西,天才的博物馆里工作的专家. 在古玩市场,的确是讲感觉,老玉,新玉,仿古玉,看到以后,感觉不对的就是不对.虽然经一段时间认识了解,再认识再了解,它仍旧还是不对.也许这是一个人的悟性在作怪.老玉会说话的神采始终感染着你.新玉,仿古玉看着就是别扭.不管他们仿的如何高超,那种几千年的苍老的感觉就是没有.就象小伙子扮演老头,怎么也扮不象一样. 本文来源中华古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