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16|回复: 0

[行业特色与就职提醒] (考古)考古直播,可以休矣

发表于 2010-7-24 16:02:2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随着央视对 “曹操高陵”考古发掘的现场直播,以及该墓当选“2009年十大考古新发现”,曹操墓又成热点,似乎比“穿帮又穿越”的电视剧《三国》还要吸引眼球。
  吸引眼球的确能带来诸多好处。6月13日,也是直播的第二天,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宋向清说,此事“将给西高穴村带来滚滚财源,至少让该村发展经济实现小康的历程缩短十年以上”。另据报道,安阳已经发行了《曹操》邮票珍藏册……这真是未闻虎啸声,先品腊肉香啊,让那些忙着争夺孙悟空、西门庆故里的地方眼馋去吧!
  对于神话传说,抱着娱乐的态度未尝不可,但考古是一门以严谨著称的科学。正如近日质疑曹操墓真伪的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徐苹芳所说:过去河北磁县湾漳村发掘出一个高等级壁画墓,很有可能是北齐皇帝的墓,出土材料很丰富,但是到目前考古人只是说湾漳大墓。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容不得半点马虎,这就是科学!
 有一分材料就说十分话,而且要通过电视直播大声地说,曹操墓的营销十分成功,加之6月12日这个直播时间选择得很好,就难怪“曹操高陵”在稍后的端午小长假“迎来大批参观者”了。
对于电视直播,6月17日的《成都晚报》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说:河南文物部门其实也知道1号墓不会有什么收获,直播更多还是“做样子,起宣传效果”。
  不知道认认真真看直播的观众,知道自己只是“被宣传”了,会是怎样的感受?
显然,考古发掘需要静下心来,几小时、几天甚至长年累月地用小刷子刷去历史的尘埃,使真相渐渐清晰,而电视节目却需要制造瞬间效果。别说几天,如果直播了一小时还在刷土,也就失去了观众的耐心和收视率。那么,所谓考古直播,遇到这样的矛盾该如何抉择?观众的愉悦和学术的严谨,究竟哪个更重要?
  6月10日,同样进行了大型直播的南澳I号明代古沉船发掘现场,就发生了尴尬一幕:有记者要求水下考古队员抱起一个珍贵的青花大罐进行“摆拍”,考古领队崔勇发出怒斥:“放下!快放下!要是摔坏了,算谁的?”事后崔勇表示:要求考古配合电视直播的需要,实际上给考古工作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虽然身为媒体人,但是笔者更钦佩给媒体难堪的崔勇。
  考古直播,尤其是“做样子”的直播可以休矣。这一来至少附近的村民不必再为配合直播而“夜间割麦,红白喜事顺延”。


        来源:法制晚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