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最坚固的防线在百姓心里”,驻守西藏山南的边防警察和当地各族群众建立了亲人般的情谊
在拉萨东南500公里的地方,在4座海拔5000米以上大山之外,在幽深原始森林覆盖的西藏山南边境地区,有一个小小的公安边防派出所,驻守着一群边防警察。
这是一群钢筋铁骨的战士,历经生死考验,直面艰险孤寂,恰如傲然挺立的千年古松,守护着祖国的安宁。
这是一群柔情似水的青年,像亲人一样对待当地百姓,以热忱和纯朴赢得了乡亲们的心,用真情浇灌着开满鲜花的边陲山谷。
艰险寂寞难掩淡然微笑
暴雨如注。突然,一阵骇人的轰隆声笼罩了山野。派出所所长朱廷国一抬头,只见泥浆裹挟着巨石从山上翻滚下来——泥石流!
“快跑!”他一挥手,几个战士急忙往地势较高的沟沿上跑。没迈出几步,他一脚踩空,摔倒在地,顺着陡峭的山坡就往下滚。锋利的荆棘、坚硬的石头刺得他浑身剧痛,他却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战士们失声大叫:“所长!”
直滚了30来米,狠狠撞在一棵树上,疼得他以为腰都快断了。
就在这时,呼啸而来的泥石流从他几米外的地方倾泻而过。
好半天,朱廷国才缓过气来,看见右肘上划了一道两寸长的血口子,肉都翻了出来,鲜血和雨水、泥巴搅成了一团。
这是2008年10月边防官兵在西藏隆子县扎日乡“老虎嘴”山口巡逻时发生的一幕。而5年来,这样的险情,对于西藏山南公安边防支队隆子县扎日边防派出所所长朱廷国和他的战友们来说,早已不再陌生。
这个派出所位于大山深处,边防官兵长年坚守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每次外出巡逻,都要在崇山峻岭和莽莽丛林中跋涉好几天,夏天要提防滑坡、泥石流,冬天要提防雪崩。夜里露宿山间,则要对各种野兽保持高度警惕。
比艰险更难忍受的是寂寞。扎日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崎岖的山路经常被各种地质灾害阻断。几十公里的路,开车往往要走七八个小时。一入冬,大雪封山,民警们就会整整两三个月没法出去,其中的煎熬可想而知。
考验——不身临其境,人们很难体会这两个字的沉重内涵。但讲起这些,官兵们脸上没有一丝忧伤,反而流露着淡然的微笑。正是从这微笑中,记者领略到了豪迈的英雄气概。
“警察爸爸”不孤独
屡次紧急处置突发情况,边防官兵个个堪称孤胆英雄。然而,他们并不孤独。
2009年5月的一天,8岁的藏族小姑娘吉宗跑到派出所,把两个煮熟的藏鸡蛋塞到朱廷国手里,仰脸亲热地叫了声:“爸爸!”那一瞬,朱廷国幸福得鼻子发酸。他蹲下身,把小姑娘抱了又抱。
几天前,他刚跟吉宗的家长签了一份“帮扶困难儿童协议书”。庄那村的这个小姑娘自幼丧父,母亲放牧、编织竹器,辛苦拉扯着5个孩子。以前朱廷国资助过这个家庭,但由于生活实在困难,吉宗的母亲一度想让她辍学。
听到消息,朱廷国就签了这份协议,自掏腰包供吉宗上学。朱廷国的妻子从内地来探亲,给吉宗带来了新衣服、书包、文具。小姑娘从来都是穿姐姐们的旧衣服,头一回穿新衣,站在镜子前兴奋地扭来扭去。
以前,吉宗管朱廷国叫“叔叔”,自打签了这份协议,就改叫“爸爸”了。她终于又有了一个疼她爱她的“警察爸爸”,好开心啊!黑红的小脸笑得像一朵绽放的高山杜鹃。
“警察爸爸”帮扶计划,扎日派出所已经开展了多年。目前全乡共有8个困难儿童,每人都有一个“警察爸爸”。有的民警还未婚,就当了“爸爸”。
去年底才结婚的参谋杨秀申已经当了3年“爸爸”。他有点腼腆地告诉记者:“最初听孩子叫‘爸爸’,心里怪怪的。可既然当了‘爸爸’,就必须认真履行一个父亲的职责。”
边防官兵不仅从物质上资助孩子,还经常去找他们谈心,给他们辅导功课,带他们玩。谁调离了这里,就把孩子移交给下一任“爸爸”。
对于扎日乡的乡亲们来说,边防官兵不仅是“爸爸”,还是“儿子”和“兄弟”。全乡9名孤寡老人、11名残疾人,都是民警的帮扶对象,照料他们的日常生活,每逢年节都在一起过。
面对艰险时坚强如钢,对待百姓时柔情似水。就在这点点滴滴之中,边防官兵和当地各族群众建立了亲人般的情谊。
村民发奖状“表彰”
在2008年扎日乡完小聘到专职英语老师之前,英语课都是由边防官兵教的。派出所参谋达瓦欧珠兼任完小的副校长,其他民警也经常去给孩子们上法律课、安全课、爱国主义教育课。
朱廷国则兼任扎日乡党委副书记,各村党支部的副书记也都由派出所民警兼任。每次开村民大会,派出所都派人参加,参与讨论、决策村里的大事小情。
这些身穿迷彩服的边防官兵,已经深深融入了当地百姓的生活之中。
记者来到派出所时,学校刚刚放假。副所长王斌发愁了:“我们的菜可怎么办呢?”
原来,驻守在这个偏僻角落,蔬菜、肉蛋很难从山外运进来。边防官兵于是派人出去学技术,回来在院子里建了5个蔬菜大棚,年产各种蔬菜六七千公斤,还养了好几头猪。自己吃不完,就送给孤寡老人、残疾人,有50多名师生的小学更是他们送菜的重点对象。学校放假,派出所的菜送不出去,就会浪费。
“看来,我们得扩大送菜范围了。”王斌琢磨着。
不仅送菜,他们还教当地百姓种菜。以前,这里的人们没有种菜习惯。除了一点土豆,餐桌上很少见到蔬菜。边防官兵把蔬菜大棚技术传授给村民,又在桑巴东村建了一个综合养殖示范基地,养殖藏猪、藏鸡等特色产品。
几年下来,全乡每家都有了蔬菜大棚,种着20多种菜,就是冬天大雪封山也可以吃到新鲜蔬菜了。百姓由此还增加了一条快捷的致富门路。
2007年5月1日,桑巴东村十几位村民带着洁白的哈达和飘香的青稞酒,敲锣打鼓来到派出所,给边防官兵送来一张奖状。上面用藏文写道:“边防派出所给村里帮了很大忙,特此表彰!”
忆起当时的情景,朱廷国至今还很激动:“我们获得过各种荣誉和奖励,得到村民颁发的奖状还是头一次。这代表了老百姓的一片真心,是我们最珍贵的一张奖状。”
得到边防官兵帮助的扎日乡百姓成立了治安联防队,自觉地巡逻、放哨、调解矛盾,与边防官兵一起保卫家乡,守护祖国疆土。
扎日是个美丽的地方,每到春天,山野里就开满五彩缤纷的花朵,而警民团结之花使祖国边境地区更加迷人。派出所教导员刘腾飞说:“最坚固的防线在百姓心里。民心所向,是我们最强大的后盾。”中国共青团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