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269|回复: 1

离岸,为了远行

发表于 2019-3-6 10:28:4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离岸,为了远行

多年前,从内陆到沿海,我有过一次远行之旅。
站在豪华客轮的甲板上,远方城市的灯火在暮色中渐次点亮,海风吹来,微凉浸入肌肤,然而,城市璀璨的灯火依然能让我感受到生活的温度。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较之孤独远行的我,这个城市热闹喧嚣的夜生活,也许才刚刚开始。
马达轰鸣着,一声浑厚悠长的汽笛划过幽蓝的苍穹,客轮缓缓移动,远方的灯火和喧嚣渐渐隐没在波浪起伏而又浩瀚无边的大海上,一丝惆怅和忧伤也如这夜色在我心中越来越浓,慢慢沉入到深不可测的海的深处。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在这个遥远的城市起航,前方是无际的大海,虽没有朋友相送,我的内心深处却在暗自沉吟。正如二十多年前的那个凌晨,默默地离开,是为拒绝相送时,远方更无故人的悲凉和伤感。
遥想六百年前,那个曾七下西洋的郑和。每一次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中云帆高张,昼夜星驰,面对茫茫大海,身着华美衣袍的他,在回望二百多条浩浩荡荡的船只时,心中在想些什么呢?
大海浩淼,云帆层叠,船阵如龙,气势之磅礴,让人震撼,夜色苍茫中,仿佛六百年前的摇浆荡橹声,一阵紧似一阵穿越时空而来。二十八载,七下西洋,也许正是他的踌躇满志和浩然荡气,才有了此后数百年间,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我顿悟,既然离岸,是为了远行。
一个普通人的一生,远行的机会并不多,但每一次远行,总会在记忆深处留下深深的烙印。二十多年前,那个乡村的凌晨,夜色如洇如褥,寂静无边,一个少年背着简单的行李,吱呀一声推开家门,他轻轻的脚步没有惊醒熟睡中的村庄,甚至没有一声狗吠,只有村西的几株老树在黑暗中默默地为他送行。踏着凝重的露水,几次转身回望后,他远行的脚步再未停歇。
“若想有所作为,就要摆脱脚下这片土地的束缚。”少年想。他知道,他要去的地方是一片海,一片沉睡了亿万年的煤海。他也知道,在此前数十年的时间里,他的父辈们一直在这片海中挥汗如雨、奋力前行。
少年义无反顾地踏上这片黑土地,直至今天。二十多年来,他目睹了这片土地由最初的荒凉逐渐繁盛,感受到了在八百米深处奔腾着的热流。父辈们退休了,他也已人到中年,每有闲暇,往复于这片土地上的角角落落,无论花香氤氲、鸟鸣啁啾,还是冬雪皑皑、机械轰鸣,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在他的心中涌动,尽管时常会有一缕乡愁袭来,却也无悔了。
少年常常想,一去经年,七下西洋的郑和有没有乡愁呢?若有,又怎能与那条海上丝绸之路相提并论呢?七下西洋,七次远行,面对前途的未知和风险,少年佩服郑和的无惧无畏,而若自己呢?在这片土地上,倘若再一次远行,是否还会义无反顾?
“看吧,它飞舞着,象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少年再次想起二十多年前初次远行时,高尔基笔下的海燕所发出的鸣叫。抉择,需要魄力,远行,需要勇气。历经沧桑岁月后,少年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他知道,自己所在的这片土地,所工作和生活的矿山,也有着通往远方的路途。
也许在某一天,少年会再次踏上远方的路,正如初次的远行。我知道少年的想法,二十多年后依然记得,当初的离岸,是为了远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6 10:30:02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