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18|回复: 0

[维权中心] 手机“吸费”维权难在哪?

发表于 2010-7-26 11:25: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从屡被诟病的用户个人信息泄漏、垃圾短信、手机网络涉黄,再到“吸费门”事件和乱收费,电信领域的管理已经是个社会问题。手机“吸费”,简单来说就是话费莫名其妙没了,身边很多朋友都经历过。但是,消费者要想维权却挺难,为什么?

  一般来说,就手机“吸费”而言,消费者损失不太可能是成千上万,一般就是几十块钱,而追回损失的过程却很复杂,使人感觉为这百八十元折腾一番很不值当。

  举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哭笑不得的例子。给老人办了张预付费神州行卡,后来才注意到话费有个有效期,3个月。一般来说,老人电话都很少,主要是接的多,余额打不完。怎么办?移动10086答复:继续充值,又可以打3个月。这样,周而复始,永远打不完,余额越积越多。实在忍无可忍,换个号,把余额转过去总可以吧。结果呢?我被告知,可以把余额转出去,但只能转到同一类型的号。意思就是:我还只能用这种话费有效期3个月的号码。直到现在,那些余额还静静地躺在我的卡里。它们还属于我,但是我不能支配了。这算不算一种隐性的“吸费”呢?

  工信部网站上有一份关于电信服务质量的通告,通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工信部以及各地电信用户申诉受理机构,其中关于电信服务的申诉超过了 19000人次,40%以上都是收费方面的申诉,中国移动以4566人次申诉量,成为被投诉收费问题最多的电信运营商。此外,来自中消协的一份投诉分析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移动电话和电信的投诉已经位居投诉量第二,接连被曝光的事件似乎也在说明着这一数据。

  应该说,既然投诉这么多,相关诉讼案件也应该非常多,但是我们看到,各地的此类案件数量还是比较少。这也同时说明了,维权的代价太大,消费者承担不起,何况面对的还是垄断商。中国经济周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