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1|回复: 0

[转贴] 慧如书店

发表于 2019-3-12 19:45:5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广州石化  林少杰


    九十年代中期,我们镇上终于迎来了一家像样的书店,名曰慧如书店。我是读初中时经同学介绍才见识到这家书店的。它就开在石牛埔市场的外围,斜对面是电影院和客运站点,中间横着一条马路。

    书店面积不大,莫约三十个方,内部装饰简约,空间低矮而狭长,两边都摆齐书架。书店门口悬挂着一块简陋的木匾,用毛笔书写着“慧如书店”四个歪歪斜斜的字体,看不出任何艺术气息,却丝毫不影响到它的经营。经营者从未着意打过广告,但光顾过的学生都会雀跃地告知身边的伙伴,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它在镇上如同神一般的存在。

    慧如书店是一家专售二手图书的书店,可我为何说它是一家像样的书店呢?皆因镇上一直以来都没有一家新华书店。在镇上的南侨街,只有两家出售学生学习用品和各年级各科辅导书籍及试题集的书店,别的课外读物不见售卖。那个时候,学校更加注重的是应试教育,大多数的老师和家长都认为,只要孩子弄透书本上的知识和最终考个好成绩就足够了。

    至于阅读课外书籍,几乎都会被认为那是浪费精力和不务正业的表现。就连学校的阅览室,除了一些与课本知识息息相关的读物外,鲜见其他的课外书籍。因此,那时的学生,大多脑子里只装着课本上的内容,以外的知识倒也贫瘠。正因为如此,慧如书店的出现,如同一抹春风,悄然改变着一切,让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所涉猎的知识更加丰富多彩。至少对我而言,便是如此。

    慧如书店售卖的书籍虽难全面,但也品种多样,除了各年级各科辅导书籍外,更多的是课外读物,比如各种期刊、小说、诗词、散文、童话和小人书,还有一些医学、农学、哲学和科普文集。这些书籍按着品相新旧和类别售予不同的价钱,主要有十元、五元和两元三个价位。期刊、小人书和特别破旧的其他书籍,一般两元一本。每个光顾过的学生,或多或少都能在旧书堆中淘到自己喜欢的书籍。每天放学后,或是周末假期,书店里总是挤满了前来淘书的中小学生。

    每个星期,我都会光顾这家旧书店两三次,每次总要待上两三个小时。因此,书店老板娘跟我特别熟。她是湖南人,三十来岁,个子不高,体态微胖,但性格和蔼。她的男人是一名货车司机,本地人,帮人拉货的同时顺便从各地旧货市场精心淘来各种书籍,而她负责挑拣、摆设和售卖。慧如书店,慧如二字,便是她的名字。她对待每个顾客都一样客气,哪怕有些学生向来只是蹭看而不买,她既不发牢骚,也没给人脸色看。就像我跟她熟稔的顾客,想买的书暂时没有,委托她帮忙留意,她从来都是用心记下。

    那些时候,我尤其喜欢品阅中外名家著作,主要是小说、散文和诗词三个类别的作品。可起初,家里只有寥寥几本藏书,分别是《红楼梦》、《说岳全传》、《安徒生童话》、《聊斋志异》和《朱自清散文集》,还有一套《三毛流浪记》的小人书。这些书籍都是我一个在外边当医生的堂哥送给我的礼物。他是一个炽热的文学爱好者,我多少受了他的影响。可家里这些书根本无法满足我对阅读日益膨胀的需求。有了这份渴望,慧如书店的出现,让我备受欣喜。

    在那里,我耐心淘到了许多自己所钟爱的好书。在我心里,是这么认为,但在同学眼里,我却是另类。他们绝大多数人喜欢的品位与我决然不同。那时候,男生特别喜欢看金庸的武侠小说,而女生则喜欢看琼瑶的言情小说,因而金庸和琼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地位崇高的神。可我对这两位大家的作品兴致不高,很少涉读。不过,我涉猎广泛,不拘某家之作,喜欢便可。浩瀚书海中,我也只是撷取些许摆了。这其中有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近代的小说、诗歌和散文,还有国外的名家译作。国外大文豪的作品,我记得当时看过雨果的《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莫泊桑的《羊脂球》、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小仲马的《茶花女》、司汤达的《红与黑》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等,还有莎士比亚的剧作和泰戈尔的诗作。这些作品让我领略到不同时期的异域风情和作者的创作手法,一定程度上增长了见识。此外,我在学校还时常借阅同学买来的期刊,有《少男少女》、《读者》和《故事会》。

    他们超级喜欢看的风靡华人世界近半个世纪的漫画书《老夫子》,我也一本没落下。这些东西,我也权当是消磨时间和娱乐自己而已。而这些书刊,包括我自己手头积攒的书籍,皆来自慧如书店。确切地说,如果没有慧如书店的出现,我的中学时代肯定过得索然无味。是它充盈了我的脑瓜子,让我在书海中快乐的畅游,倒遗忘了学习是一种苦楚。也因为痴迷阅读的缘故,让我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书店里那些旧书堆散发出的霉味和墨香味。

    中学毕业后,我便到了省城读书。学校有高大且又宽敞的图书馆,藏书丰富,常常让我流连其间。还有,省城的广州购书中心,也是我常去的地方,经常沉浸难脱,淘我所缺,淘我所好。即使省城有我在阅读上全面的渴求,但我依然怀念家乡小镇那家普普通通的旧书店。

    于是,每次放假回家,我必然会抽空去慧如书店瞧瞧,重温以往的热情,哪怕只逛不买。可后来,旧书店不知咋的易了主,改了经营,被一家糖铺所代替,从此在镇上悄无声息。

    但我依然记着,有个名叫慧如的大姐开设的旧书店,名曰慧如书店,就如书店门口木匾上那四个没有任何艺术气息的字体,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无法挥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