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18|回复: 0

航天万源创新工作室成了人才孵化器

发表于 2019-3-13 16:18:1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梓轩)在北京航天万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型生产车间内,百余名员工各自忙碌着手中的工作。在车间的一角,30位创新工作室成员正在你一言我一语地研究着什么,张芸告诉记者,这个依托于“国家级张芸技能大师工作室”而成立的职工创新工作室,专注于技术攻关、工艺改进、人才培养及新技术研究等方面的探索,提出并实施多项技术改善。

  2012年由国家人社部批准,隶属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北京航天万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着眼于军工型号电子产品工艺技术创新和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以解决生产工艺、技术难题为切入点,在技术创新、技艺传承、技能推广、带徒传技等方面发挥作用,工作室以“型号依托、项目带动、名师领衔、工技结合、团队建设”为工作原则,主要围绕“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两条主线开展建设。

  创新工作室作为公司重要的技术创新改进平台,从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入手,在技术交流、技艺传承等方面取得了一个个骄人的成绩。

  “由于我们技术和产品的应用范围,注定了在生产上的每一道工序都要保证精密。”张芸告诉记者, 电缆组件作为整个设备的神经传输系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产品的稳定性尤为重要。因此,工作室决定将电缆组件的各个生产工序拆分,进行流水线的批量生产。在当时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五六个年轻骨干突击了三天三夜,才将电缆的工序拆解,并在合理安排生产时间和布局方面做了反复论证。大大提升了产品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以便承接更多生产任务。

  张芸说,“在工作室中对每一位成员都要有深刻的了解,清楚每个人适合的位置,这才是制胜的法宝”。

  除了着重对工艺方面的改进,创新工作室对于人才培养方面也十分重视,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形成了以特级技师为首的人才梯队。“我们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开展技能培训、交流学习、‘传帮带’等活动,加快技术技能人才聚集,发挥合力作用,产生辐射效应,起到示范、吸引、培养、带动和传承的作用,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到工作室的人才培养,张芸竖起了大拇指。通过创新工作室的建设,大家对创新工作都有了很大的积极性,工艺技术人员基本上每个人都有1-2个攻关研究的改进项目。张芸笑容满面地对记者说,她亲手带出来的两名徒弟成为了“全国技术能手”,6名徒弟成为了“航天技术能手”。

  下一步,航天万源创新工作室将通过工艺创新和技术攻关解决生产难题,对技术创新及攻关成果进行应用、推广,使技术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在工业自动化、设备二次开发方面继续发挥团队优势,为提高我国武器装备制造能力和航天工程(16.970, -0.55, -3.14%)技术发挥重要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