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44|回复: 0

农民工写书描述农民工生活

发表于 2010-7-27 13:30:2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农民工写书描述农民工生活
    由农民工创作的45万字长篇小说《中国式农民工》,自去年10月网络连载以来,点击率超过50万次。其中的故事吸引了许多人。
    边写边流泪
    位于福州市郊的简陋出租屋里,记者见到农民工作者周述恒。30岁出头的小周来自四川万源,16岁离开家乡到福州打工,蹬过三轮车、摆过地摊、当过工人、送过报纸,做过业务员……
    经历越来越丰富,他萌发了写东西的念头,“这么多年,经历过的、看到的许多进城务工者的故事压在心里,很多话憋在心里,想把它吐出来。”
    2008年5月,他以自己在福州的打工经历为素材,写小说并发表在网络上。
    对于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周述恒来说,写小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知如何动笔,我就模仿《中国式离婚》的结构样式,将要写的故事分成99个章节依样画葫芦”。写作的条件很艰苦,白天骑车四处推销,想起什么情节,就用纸记下来,晚上等家人睡了才在二手电脑上把故事敲出来。
    几个月后,这个农民工写的“自己的故事”在网络上爆红,“刚开始我只是想宣泄一下感情,没想会得到这么多网友支持,网友中有许多和我一样的打工者。有人发帖说‘兄弟,你写的和我一模一样,一定要写下去!’”
    “书里的大部分情节是我自己的经历,还有一些是身边工友的遭遇,”周述恒说:“有时一边写一边忍不住流泪”。

   写生活状态     周述恒告诉记者:“写农民工的书少得可怜……虽然我的文化不高,但我想说一说我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写写社会最底层群体的真实生活,那些影视作品中农民工、专家口中的农民工离我们太远了。”
    小说以进城务工者周小凡的经历为主线,将其他农民工的故事融入其中。在周述恒笔下,农民工们为了生存饱受艰辛,讨薪维权困难重重。他们从事着城市里最沉重的工作,却忍受城市人的“白眼”;他们建设城市,但在城市找不到归属感。
    在《中国式农民工》前几章中,周述恒描述了农民工找工作的艰难:主人公周小凡进城之初,找了很多家工厂,却屡次被拒之门外,不得已找了一份包吃包住但没工资的工作,这些情节来自周述恒自己的生活。他回忆说:“当时是夏天,每天顶着太阳出去找工作,脸手都晒脱皮了,有一次饿了整整一天没饭吃,最后找亲戚借钱吃了碗面。这样找了半年,才有一份勉强的工作。”
    小说讲述了农民工讨薪的故事。农民工刘全海被工厂欠薪2千多元,在周小凡帮助下,刘全海找到劳动部门求助,经过劳动局工作人员调解,工厂答应付给他一半工资。他们拿着盖有劳动局公章的文件去找老板要钱时,却遭工厂保安毒打。
    周述恒曾帮几个被欠薪的工友维权讨薪,他们缺乏法律常识,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权益,也有“畏官”心理,不敢去劳动部门要求调解。周述恒说:“小说里写的事情在现实中很普遍,对一个一天不工作就没有收入的农民工来说,讨薪成本太高,大多选择默默忍受”。
    “我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了解他们的艰辛,当我敲击键盘时,这些场景就出现在我脑海中,我希望能代表他们发出真实的声音。”周述恒说。
    请靠近农民工
    周述恒在小说的序言中说:“农民工用自己的辛劳,成就着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也成就着自己和家人的幸福,把这些故事写出来,请你们与农民工群体走得再近一些,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关怀和尊重。”
    周述恒说,我们的国家发展得越来越好,希望能给农民工更好的待遇和关注。”
    负责《中国式农民工》出版事宜的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编辑李汀告诉记者,周述恒的创作特点是写实,这也是吸引读者的原因。“从社会意义而言,我们愿意为普通平凡的农民工群体提供一个表达自己声音的机会。”
    “一本小说从创作、发表到出版,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说明这一代农民工已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厦门大学社会系教授胡荣认为,周述恒是典型的二代农民工,他们生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受过教育有技能,能运用网络、媒体了解社会。他在小说中反映现实,呼唤社会公平正义,并思考国家社会前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