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510|回复: 0

存“道”精“业”提升思政课教师理论修为与教学水平

发表于 2019-3-21 12:45:0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苏海舟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逻辑清晰地点出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的根本,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作出具体部署、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殷切希望,既令吾侪振奋,也促我们深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纷杂的社会思潮中坚守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让我们的继承者、接班人能够不忘初心、承继前志,从这一层面来讲,思政课教师的作用不可谓不大,担子不可谓不重。有魂之人方能铸魂,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自问是:究竟什么是思政课教师之魂,思政课教师之魂该如何自我铸就?
思政课教师之魂必须由“德”“信”“情”构成。师德为魂,亘古不变。为人师表,厚德载物,师德是作为教师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而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这个“魂”的内容应该更加丰富,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信”、对家国与党的热爱之“情”亦应包含在列。思政课教师专注于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思想上的教育,而思想又是最为复杂的东西,如何让年轻人“知而后行、知行合一”,既是思政课的起点,也是落脚点。让他人知,首先得自知;让他人信,首先得自信;让他人有情怀,首先得自己有情怀。
铸就思政课教师之魂需存“道”精“业”修己育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育人者,先育己、修己也。思政课教师要有资格有能力去释疑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之惑,前提是我们自己要存“道”与精“业”。马克思主义哲学宏观之“道”表现在现实中,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深入”,把这些道理讲清楚、让学生信服,这就是思政课教师的“业”。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修为与教学水平,是谓精“业”,思政教育课不能单纯地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思政教育的受众都是有个性有知识的一代,将理论论证与实践印证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让思政课的内容,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实践成果入脑入心。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