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侯 峰 李 勇
●为了少听甚至不听哭声,就要多听甚至愿听骂声,在听骂声中淬炼品格,开阔胸襟,改进工作方法,弥补缺点不足
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宁听骂声,不听哭声。”这一形象说法,是指处理问题时具有较真碰硬、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精神。因为不想听到最后于事无补的哭声,所以就要忍受处理问题的初始阶段不理解的骂声。两种声音虽然都不好听,但却有着本质区别。
“疮疤见光易好,伤口捂着易烂”。谁都希望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但随之而来的压力和不理解却不是人人都能承受的。扁鹊三兄弟为人治病的故事许多人都耳熟能详。扁鹊多是在病人病入膏肓、哭声四起的情况下给人治病的,因能解人燃眉之急,所以名声最大;而扁鹊的大哥在病理特征未显、哭声未起之时就看出端倪,尽早下药铲除病根,在病人还没感觉自己患病时就已完成治疗。对一个自认为没病的人称其有病,很容易因此得罪人甚至挨骂,所以善于“治未病”的大哥声望最小。但是细想一下,恰恰是扁鹊的大哥医术最高。这个故事说明,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事前控制虽然最好,但要付出代价,而“骂声”就是这种代价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