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失业 人人领钱
去年,人到中年的查尔斯·法西失业了。他在那家化学公司干了13年,已经坐上了经理的位子。
“突然间,我就被赶出来了。”查尔斯告诉美国新罕布什尔公共电台(NHPR)网站:“公司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人力的依赖却越来越低。”
当时,查尔斯夫妇的女儿珍妮尔正准备进入圣安瑟伦学院读大一。在急需用钱时,家里没了顶梁柱,这简直是“屋漏偏逢连阴雨”。
“我清楚地记得,他失业那天是8月11日。那星期她就要开学了,我们不得不给她安排宿舍。”查尔斯的妻子乔迪说,“我把我们的房子挂在市场上出售,还把他的车卖了。我安慰自己,‘为了女儿的学业,我只能这样做’。”
就在这时,珍妮尔看到一则新闻。
2018年3月,纽约华人企业家杨安泽宣布参选2020年美国大选。与其他候选人相比,他的竞选口号“剑走偏锋”:他提出“人性至上”,担心“自动化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威胁”,并主张政府应该每个月给所有18岁至64岁之间的美国人发钱。为此,他在网上公开招募试验者,他们每月无条件领取1000美元,以测试“自由红利”。
看到招募消息后,珍妮尔在网上填了申请表。然后,她家接到了杨安泽的面谈电话。面对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查尔斯先是吓了一跳,然后哭了起来。“我完全不知道为什么会选中我们。”他说。
实际上,“自由红利”背后的想法并不新鲜。这是“全民基本收入”(UBI)的另一个说法,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权从政府那里拿到一定数量的钱,目的是减少贫困、改善健康、教育和其他福利。马克·扎克伯格和埃隆·马斯克等大咖都是UBI的支持者。
从上世纪60年代起,美国、加拿大、印度等国家断断续续地对UBI进行了定点测试。不过,还没有哪个地区的实验能全部满足全民基本收入理想模型的三个标准:普遍——适用于某地全体居民;基本——满足最低生活开支;长期——超过10年甚至更久。
天上掉馅饼不影响就业率
每年10月,美国阿拉斯加州的所有居民,无论是教师、售货员还是企业主,都会在自己的邮箱里发现一张州政府寄来的支票。得到这笔钱不是因为他们多交了税或者为国争光,只是因为他们住在阿拉斯加——美国最具自由倾向的地区之一。
据美国《赫芬顿邮报》报道,1976年,阿拉斯加石油管道系统即将竣工时,时任州长杰伊·哈蒙德成立了“阿拉斯加永久基金”,将该州所有石油收入的至少25%投入该基金,购买股票、债券、房地产等。从1982年起,该州将每年基金的部分收益分给任何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如今,该基金价值约650亿美元,投资所得的钱以年红利的形式发给所有阿拉斯加居民,无论男女老幼。
UBI的数额并不固定。在油价低迷的年份,阿拉斯加人均UBI最低跌至800美元。2015年油价飞涨,UBI也水涨船高,增至2072美元。2017年,它降到1100美元。
几十年来,对UBI的质疑始终不绝于耳。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一个代价不菲的白日梦,会打击人们工作的积极性。据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20世纪70年代对彩票中奖者和减税实验的调查发现,非劳动收入每增加10%,劳动收入就下降1%。“显然,与从天而降的支票相比,家庭开支账单更能让人乖乖地坐到办公桌前。”
然而,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用数据有力地回击了固有观念。2018年2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发表了一篇论文。芝加哥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比了阿拉斯加居民在拿到UBI前后的行为,想了解发放UBI会不会影响就业。结果发现,该州全职工作的比例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而从事兼职工作的比例增加了17%。
“无条件发钱并不减少就业,这多少有点让人惊讶。”论文表示。
研究者提出一种假说:就业保持稳定,因为人们收入提高,消费意愿上升,对服务业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从本质上讲,支出更高的宏观经济促进了整体就业。
比方说,一名女性在当地杂货店里担任出纳。得到UBI后,她用这笔钱支付汽车贷款,因此不必工作那么久。但是,由于人们消费增加,这家杂货店不得不寻找其他人手接替她的工作。而且,UBI的发放并不会影响国际社会对石油的需求和相关的就业机会。毕竟,对美国一个四口之家来说,官方公布的贫困线是年收入2.5万美元,而UBI最多8000美元左右,远远不够覆盖基本生活开支。
如今,该基金已经赢得了74万阿拉斯加居民中大部分人的支持,包括民主党和共和党。根据经济安全项目(ESP)的调查结果,在过去几十年间,公众对该计划的支持率由30%左右上升到70%以上,尽管“羊毛出在羊身上”——它可能带来更多的税收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