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59|回复: 0

采油站的技术“大拿”

发表于 2019-3-30 20:05:4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中国石油报  │ 作者: 通讯员 何阳 叶丽娜·艾尔克尼江

  “刚子,今天回不回家?”“乌33的水管线破了,我订了车马上去井上。”回答的是新疆油田风城油田作业区乌尔禾采油站生产运行组组长李刚。3月19日,随着气温回升,老油田冻堵管线又随着憋压“蠢蠢欲动”,每年这个时候都是李刚的“留守期”,同事们下班后,他总要在干完日常工作后继续留在井上巡查、监工、修管线。

  2017年7月,李刚从油田工艺研究所来到了乌尔禾采油站,从室主任到技术员,从头开始学习稀油生产管理和相关工艺。乌尔禾采油站是名副其实的稀油老区,近几年还一直面临着油藏动用程度低、提采难度大、设备设施老旧等重重困境。

  李刚来到采油站后第一时间从采油、集输工艺的细节入手,对工艺流程、运行原理逐一研究。不到4个月的时间,制定出了延长清蜡周期的热化清台账,有效降低了作业成本,提高了清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完善了由承包商负责的施工记录单。

  为了在大干期间保障站区的原油输送工作效率,李刚把注意力放到了集输工艺改进上。2018年11月,他每天驻扎在基层班组,研究注转站的离心泵、混输泵和掺水管线工艺,晚上在办公室上网查找技术论文支撑自己的改造思路。白天,他在混输泵前捣鼓过滤器、调整混输泵频率,由于零件上抹得都是机油,李刚时常因为擦把汗而弄得满脸机油。李刚研究出了新的输油方法,对乌36注转站的混输泵过滤器进行密孔式改进,有效提高了乌36注转站卸油台的打油能力,节约了风南4井区拉油长距离输运送费用约105.4万元。就这样,李刚用自己的实力成了同事们心中的技术“大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