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8|回复: 0

[转帖专区] 激活传统文化要有正确方式

发表于 2019-4-2 17:21:2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常德文明网
作者:古月
最近,在北京某大学上学的小薛和朋友们在微信中聊天约饭时,有一位朋友突然发出一个表情:一个文物挥动着手臂,下面配的文字是“不约不约”。小薛顿时被这个表情吸引,经过搜索发现了一组表情包:彩陶瓶上,“伸出”舌头,“略略略”,调皮可爱;铜博戏俑“摇晃”着头,“我就是个吃瓜群众”……静态的文物配上动态的表情,让人忍俊不禁。这组表情包也迅速成为“网红”。(3月2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这组在网络上迅速走红的表情包出自甘肃省博物馆的手笔,是该馆让文物活起来的积极尝试,也折射出传统文化由静到动的传播新趋势。自故宫博物院引领传统文化成“网红”的潮流后,公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新形象已不再陌生。但每次只要出现新的作品,总还是能够迅速点燃公众的关注热情,这充分说明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时也不断印证了传统文化要想焕发新的生机,就必须始终坚持创新的脚步,特别是善于用活泼、趣味的形式吸引大众。

  过去传统文化留给公众的普遍印象是深邃而又严肃,特别是像文物这样的静态文化或是博物馆这样的文化场所,总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让人发自内心的产生敬意,但也有一股难以言喻的距离感,公众难以近距离去深入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故宫博物院等众多博物馆的主动尝试,用事实证明,传统文化完全可以丢弃“高冷”的人设,用更加生动活泼、充满趣味的方式去贴近公众的文化需求,让公众能够在欢愉中既学到知识,又可以了解和喜爱上传统文化。

  如今,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已经成为文化市场的一道靓丽风景,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身,而诸如短视频、网络直播、纪录片、综艺节目等各类以传统文化为主打的文化类节目也已比比皆是,这些都是传统文化“活起来”的有效形式。通过向公众的密集宣传,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更坚实的群众基础。

  然而,随着公众审美口味的不断变化,以及各项新技术的快速应用,传统文化的转型之路绝不能止步于此,要持续顺应新形势、新环境,在产业业态、产品形态上持续进行创新,源源不断给公众提供具有新鲜感的高质量传统文化产品。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传统文化的热度,为传统文化持续注入旺盛生机。

  传统文化是一座瑰丽的宝库,有大量的资源可以进行挖掘。在挖掘的同时,还需要注重保护,不能为了过度追求商业价值而忽视了文化价值,甚至以牺牲文化价值为代价来榨取经济利益,这样反而会得不偿失。只有采取恰当合理的方式,实现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双赢,才是激活传统文化的正确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