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管道公司 曹吉祥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扫墓祭祀节。按主日说,约在每年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
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八节”之一。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经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这天,人们祭祖、扫墓,缅怀先人和英烈,表示感恩和敬仰。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播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前去种棉、植树造林,莫过清明、农历三月三,南瓜葫芦往上蹿……”等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节与前一天的寒食节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
清明祭祀,在民间有一个习俗,就是“早清明,晚十一”。说的是清明时节天气乍暖还寒,早一点烧纸扫墓,早给先人烧点钱,让祖先再添件皮袄。所以,清明祭祀是越早越孝顺,不少人甚至在清明节的一周前就开始扫墓祭祀。当然,这是迷信之说,表达了人们对祖先的敬意。
“早清明”祭祀,还有一种说法,既清明时节正是农民春耕春播春种繁忙的时候,为了不影响农活,人们提前扫墓祭祀。
清明除了扫墓祭祀这项重要活动外,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清明前后,风和日丽,气候清新,人们踏青、植树、放风筝、戴柳、射柳、打秋千,踏青之风盛行。此时,文人墨客也纷纷咏诗写文,赞颂春天美好的景象。其中宋朝诗人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的“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诗歌,赞美了清明时节的美丽景象,描写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