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工友们常说:锅里有了,碗里才有;道理虽然易懂,但班组怎样操作让“锅满碗溢”呢?
践行“1+1>2”的合作定律
杨建
工友作业密切合作,各尽其长,能够达到“1+1>2”的效果;2010年6月初~7月27日,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矿山机械厂矿修车间支架大修班,大修好137台ZQY3000/15/35型液压支架中,用实践来作出求证。
该班有钳工和焊工,大多数能独立地大修支架;先把大修一台支架如“包产到户”分配给单个员工,要一天半以上才能够完成;虽然能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但工效不高,此种情况是“1<1”。
第二天就重新安排,根据设备量和人员情况,一个焊工和三个钳工组合成一个小团队,有两个这样的小团队,当钳工准备好阀类工件和高压液压胶管等部件时,焊工也在割除支架上的旧零部件,为小团队能铺开作业创造条件;工友能散开作业后,焊工大多数时间进行焊、割作业,可放手发挥自己的长处,更为钳工的装配、组装、修理能顺利进行铺开“道路”,三个钳工快速作业中又有合作,钳工如遇到难装配或笨重的工件,钳工和焊工,钳工与钳工,合在一起共同去完成,当焊工的“活”需要帮忙时,一个钳工立即帮忙“掌稳和对接工件”等打杂,这样不但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工效也提高了,一天下来,俩小团队都能大修好4台多支架,该班不但得到了“1+1>2”的效果,还找到“合作点”:四人小团队。
所谓“合作点”,即最佳人员和设备的配置。若人员少了,小团队就多,如电焊机,液压源等无法配备齐全,不但效率低,还容易为争用设备发生争吵等不愉快的事;如团队人员多了,作业不能全面铺开,最容易导致“窝工”现象,这种现象下易滋生“顶牛、抬扛”等互相责怪的毛病,所以,寻找到“合作点”很重要,是充分发挖掘团队力量的条件。
接下来当然是继续以四人小团队开展大修作业,合作越来越默契后,效率就越来越高,7月27日,该班员工陈思学,蒋兴等组成的四人小团队,创造了一天大修好7台的好成绩。
践行“1+1>2”的合作定律的同时,也求得了双赢的结果,因该车间是按完成生产产值的多少来提成工资,工效提高,完成的生产产值就多,提成的工资相应就多,7月分该车间员工的工资,比6月分多了100~300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