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0|回复: 0

冯友兰的“餐桌教育”

发表于 2019-4-5 17:16:5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作家网>>文史>>文坛轶事
冯友兰的“餐桌教育”
分享到:
来源:人民政协报 | 姚秦川  2019年04月04日07:19

冯友兰在清华大学教书时,和校长梅贻琦一家来往甚密。一天,两家孩子在一起玩耍时,冯友兰的女儿宗璞(原名冯钟璞,当时刚上小学一年级)满脸的不高兴,一定是和其他人发生了矛盾。冯友兰看到后将女儿叫到身边,不过并没有哄女儿开心,而是说:“爸爸教你背一首诗吧。”

诗是白居易的《百炼镜》,冯友兰开口讲道:“百炼镜,熔铸非常规……太宗常以人为镜,鉴古鉴今不鉴容……”冯友兰一边教一边解释道:“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就是说,从别人身上,自己应该学习和领悟一些东西,每个人都有我们学习的地方。”本应复杂的道理被父亲讲得浅显明晰。而同时吸引宗璞的,还有那抑扬顿挫的朗诵声,这声音激发了宗璞对古诗词的强烈兴趣。

冯友兰发现孩子产生这种兴趣爱好后,便有意识地教宗璞背诵古诗词,把时间订在吃饭前的那半个小时,这样既合理利用了时间,也不耽误随后的吃饭。冯友兰当时教宗璞背诵《长恨歌》《琵琶行》等。时间一长,宗璞便养成了一个极好的习惯:每天上学离家时,她先会背着书包来到父母床前,把刚刚学会的诗词对着父母背一遍。如果哪一天有没有背过的地方,第二天她会接着继续背诵。后来,冯友兰又将这个兴趣爱好教给儿子冯钟越,如此一来,家中便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

这种气氛对孩子们的成长很有影响,宗璞后来成为著名作家,儿子冯钟越也成为科研人员。长大后的宗璞总是深有感触地说:“父亲那种‘餐桌教育’既温馨又让人留恋,同时也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知识。我后来能从事文字工作,想必和当初父亲的这种‘餐桌教育’密不可分。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便喜欢上了文字,同时喜欢上了那些优美婉转的古诗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