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29|回复: 0

求职遭遇户籍坚冰是保护主义作怪

发表于 2010-7-29 14:08:2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闻背景: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59.14%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求职者提出了明确的户籍和地域要求,其中国企、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就业歧视很严重。(本报7月28日12版)
  时下求职难,就业难,“地球人都知道”,尽管教育部说截至7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实现就业人数455.6万人,但是相比较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30余万人的数量而言,近180万人的待就业数字亦不可小觑。
  话又说回来,求个饭碗自食其力,咋就这么难呢?劳动力的市场供过于求固然是客观事实,但是其中闪躲着诸多的人为因素也不容忽视。要知道,失业率是纳入地方政府年终考评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此息息相关的利益面前,有谁会主动把自家碗里的那块肥肉让给外地人?
  可见求职难,首先,难在地方保护主义的那道藩篱。即便是计划经济条件下遗留下来的户籍制度,也摇身一变成为阻挡外来人员求职的门槛。其次,难在难以逾越用人单位人为设置的障碍。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无疑占据着主导地位,拥有强势的话语权,在“不差人”的招聘现场,用人单位的各种意图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有时连性别都会成为用人单位拒绝录用的理由,更遑论文凭、专业、年龄、形象等诸多的考量标准了。再之,难在求职市场缺乏有效监管。诚如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调查显示,有着59.14%的用人单位用这样或那样的理由,阻碍着大学生的求职,但是谁来理顺关系,谁来进行监管,仍然处于一个空白地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计划经济时期留下的种子,有现实当中就业困难的土壤,用人单位再浇点水,施点肥,便使得6成大学生的就业之路困难重重。而要破解这道难题,光凭借大学生们的就业热情远远不够,更需要相关部门行动起来,合力拆除藩篱,好让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公平就业的机会。 宁夏新闻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