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4-10 18:16:24
|
查看全部
3.既做“四有好老师”又合“六要”新要求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9日来到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提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号召全国广大教师要做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要求广大教师做“四个引路人”,即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对广大教师的普遍要求,是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基本功,是教师完成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时代重任的基本素质,更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应对照努力的“穿衣镜”。思政课教师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关键主体”,更是必须首先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思政课教师队伍,指出“有了我们这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
要把思政课越办越好,要完成“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特殊使命和专业职责,思政课教师仅仅达到这些要求还是不够的。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对思政课教师的“六要”新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六个方面要求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内涵深刻,又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构成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标准和专业内涵,对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4.既做到“四个相统一”又坚持“八个相统一”
思政课教师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如此重大,使命如此光荣,任务如此艰巨,没有过硬的本领和作风是不可能胜任的。因此,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首先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四个相统一”要求,即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四个相统一”是广大教师完成人才培养使命必须遵循和坚守的行为规范与基本准则,也是完成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时代重任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作为教师一员的思政课教师理应做到,而且必须首先做到、带头做好。
其次必须推进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创新。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必须落实到怎样培养人的具体行动上,必须落实到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改革创新上。对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新要求,并指明了实现这一要求的新路径,概括起来就是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六要”讲的是做一个什么样的思政课教师,而“八个相统一”则讲的是怎样上好思政课、怎么做好一个思政课教师。“八个相统一”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政课、思政课教师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也是对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既是思政课教师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基本遵循,也是实现路径、基本方法。“八个相统一”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出发,对思政课程各层次、各方面作出了原则性规定,是思政课教师教学改革创新的指南针,必将对思政课教师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能力、水平和实效性,产生强大引导力。
要把“八个相统一”贯彻到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中,落实到每一堂思政课上,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吃透“八个相统一”的精神实质,一个一个创新,一点一点突破,咬紧青山不放松,攻坚克难不罢休,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事业,功在千秋。思政课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承担着铸魂育人的光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办好学校思政课、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一定要共同努力,抓好落实,为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贡献。
(作者: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邹吉忠) |
|